在前三個小時的放映中,多數觀眾都在哈哈大笑,結果到片尾,被一腳悶在了心口上。
馬大三那滴溜溜旋轉的腦袋,慢慢塗染成紅色的血液,如刀子一樣刺在他們的喉嚨裡,難受得喘不過氣。
尤其是經歷過這場戰爭的,有著相似背景的中日記者,感受就更為微妙。至於法國的觀眾,他們更為關注電影本身,那低到谷底,又真實到恐懼的人性。
歐羅巴的老百姓,熱愛此類片子,他們探討人性的主題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而這部作品,太合胃口了!
總之,在戛納,姜聞以及他的電影,非常非常的成功。
與之相比,國內的媒體團就非常非常的蛋疼。記者盡職盡責的把大稿件傳回本埠後,領導們卻都在糾結,一部國產電影在國外如此受歡迎,當然得報道,可尺度怎麼把握?
《鬼子來了》這片子所表達的內涵和意味……你敢解讀麼?
那是作死!
連稍長點的稿件都不敢用,膽戰心驚的改了又改,生怕有一個字犯錯誤。
最後就是:
在15日的早上,眾多主流報紙,默契的騰出一版豆腐塊文章,簡單介紹了下劇情,然後不鹹不淡的說一句:“獲得了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眾多評委的青睞,有可能成為金棕櫚大獎的有力競爭者。”
甚至還有人故意唱反調,稱之為:“觀眾被迫忍耐黑白畫面裡不斷髮出的歇斯底里般的嚎叫,誇張的手法損害了影片的細節。”
似乎在期待可以走走狗屎運,撞到“連升三級”的典故,成功上位。
下午,戲院門口的休息區。
姜聞和兩位演員正在接受室外採訪,幾頂涼棚,細細的長椅子,氣氛簡單舒適,記者只有一個,無比淡定。
人家有這個範兒,路透社的。
老薑對著老外侃侃而談,道:“我其實根本不想演男主角,但實在找不到可以說戲中方言的男演員。對馬大三而言,他要用方言才能表現出他的思想和內心。所以最後,劇組堅持要我來演。”
老外點點頭,又問香川照之:“你第一次參與中國電影的拍攝,你覺得兩國演員有什麼不同之處麼?”
香川聽完翻譯,笑道:“我發現日本人和中國人在一些小事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拿抽菸來說,中國人在抽菸時無一例外的,都與別人共享,而我們卻是各抽各的。”
姜聞插了一嘴,道:“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包煙都沒了!”
“哈哈!對對!”香川大笑著應和。
記者剛要再問,就聽戲院門口傳來一陣喧鬧聲,幾個人都一怔,偏頭看去。
見兩個保安正奮力按著一個亞洲男人,他手裡還攥著張海報,已經撕得很零碎了。身子不停的掙扎,面目扭曲,青筋都爆了出來,用日語大聲喊著一句話。
“他在喊什麼?”姜聞很納悶。
“他說……”
香川照之沉下眼睛,緩緩道:“他們都該死!”
(晚上事情很多,這章寫的著急了,如有不順暢的地方,請見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