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爺打斷他,糟心道:“但這是任務,沒有條件可講,你有發牢騷的功夫還不如想想怎麼做。”
“可……”
黃建鑫張了張嘴,終究嚥了回去,愁道:“那好吧,我先找人把劇本攢出來。”
“要儘快,這段我們就辛苦一點。”對方也很無奈。
倆人是老搭檔,在工作上的默契度非常高,整整在辦公室泡了大半天,總算有了份初步方案。
韓三爺是個特有野心和魄力的傢伙,他不想拍成一部傳統的主旋律電影,那樣沒價值。將主旋律和商業元素融合起來,這才是目前的市場需求。
所以,他們最快確定的就是:一定要找明星,而且是大明星!
其次是背景,獻禮片有很多種,大的小的,突出時代的反應個體的,這些都算。倆人擷取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建國前夕,這個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如此一來,演員就很好找了。比如李德勝和伍豪,唐國檣和劉進都是現成的,至於常凱申麼,倆人打算請張國利來演。
最後才是錢,電影籌備一般先算人的錢,再算拍攝費用。但這個戲是先算拍攝費用,看剩下多少錢,然後再給人。
不奇怪啊,韓三爺拍片,誰特麼敢要錢?
倆人的效率極高,8號商定,9號就聯絡人馬。唐國檣、劉進都痛快點頭,張國利卻比較麻煩。
他不曉得這是部什麼性質的電影,一聽讓自己演常凱申,第一反應就是拒絕。三爺巴拉巴拉的勸了半天,愣是沒勸動,不得不使出殺手鐧,道:“咱們祖國要過六十歲生日了,你作為人民的演員,不應該出來做點什麼麼?”
得!
張國利一下就被摁哪兒了,只能說好。
劇本那邊更利索,大綱已經出來了,有名有姓的角色約莫二十個。中影一一聯絡,大牌的就親自打電話,進度是刷刷的快。
…………
話說在1943年,有8位在好萊塢專事報道的歐、亞記者,組建了一個HFPA,也就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的意思。
它一開始就是同鄉會,大家在一起聯絡感情,共享資訊。但或許太過無聊,八個傢伙又搞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獎項以自娛自樂。
這個獎,就是金球獎。
那到了今天,HFPA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金球獎也越來越紅,可它的權威性一直受到質疑。
比如,在1982年,金球獎將最佳新人獎頒給了《蝴蝶》的女主角皮婭佐達拉。而事實是,她那個土豪老公僱了一大批人,為老婆買下了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