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青照做,伸出右手,跟對方相握。又聽徐昊峰道:“我的力氣肯定不如你,但我再加一隻手……”
他把左手也搭了上去,道:“這樣,你胳膊上就有我兩個點,這叫兩點控制一線。然後,我把重心挪到後腿,把身體當成一個槓桿,再一拽,拽,拽……”
哎呀我艹!
徐昊峰睜大狗眼,別說動,人家連肩膀都沒晃悠一絲兒。雖然他沒有真功夫,可從小耳濡目染,自然懂得幾手技巧。
這招百試百靈,結果今兒死一干淨。
徐老師白胖的臉上滲出一層汗珠,苦逼了兩秒鐘才勉強道:“呃,反正就這個意思,能理解吧?”
“嗯,大概清楚了。”
褚青笑了笑,回身坐好——多新鮮啊,丫腳底下站著樁呢!
……
行內行外,都曉得褚先生能打,可惜驚鴻一瞥。《劍雨》也不過癮,畢竟是套路。所以徐昊峰最初的想法,便是請對方來演。
褚青卻婉拒了,長刀什麼的太軟,砰砰砰的拳頭才比較爽。何況這本子薄,導演淺,不忍心欺負。
徐老師很遺憾,不過也沒說什麼,只提了一個要求:裘冬月千萬千萬要請於承惠來演。
這點沒意見,於承惠老先生雖是練套路出身,但之後遍訪民間高人,融會貫通,是真正的武術家。別的角色暫定,導演有相當的選角權。
理論上,《倭寇的蹤跡》是青年基金的專案,即便雙方意向明確,褚青也得按程式走。先拿扶持資金100萬,再扔進交易市場孵化,我們倆對接,最終達成合作,一點都不能亂。
不知不覺,倆人聊了好久,到深夜才想起告辭,徐昊峰一直送到了小區門外。
回家的路上,褚青邊開車邊琢磨,又有了點新感悟。其實徐昊峰拍的不是武俠,是武林,更確切的說,是武行。
他把武這個字,當成一個行當來看,小到混口飯吃,大到揚名立萬。
至於《倭寇的蹤跡》,是部很難判斷的片子,因為它沒有做到完整的電影化,太多的文學和儀式元素充斥其間。
電影終究要給人看的,流暢度很重要。
當然了,以徐老師表現出的意識和潛力,能成長到什麼程度,褚青是相當期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