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
一股強烈的噪音從土路上傳來,緊跟著是一輛快散架的拖拉機,車頭和車廂絕對不會往同一方向擺動,左搖右晃,苟延殘喘的慢騰騰開著。
後面,跟著一輛灰色的麵包車。
褚青坐在車廂邊上,半拉屁股懸在空中,無輪拖拉機怎麼晃,身子仍然穩穩的,讓同坐的另外三個人好生羨慕。
除了賈璋柯和王紅偉,又多了一個人叫顧正,也是他們的同學。
“我說導演啊,那攝影大哥不行啊,太嬌,坐沒十分鐘就吐了。”褚青夾著根菸,抽了一口,看著空曠的原野,不見春天的綠色,還留著冬日的肅靜。
這讓他覺得很親切,從小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又狠狠吸了一口,隨著菸草味進去的還有幾絲乾冷的空氣。
“人家香港就沒有拖拉機,能堅持十分鐘不錯了。”賈璋柯笑道。
顧正性格很大咧,剛認識就跟褚青稱兄道弟,跟著道:“就是!人家放著香港電影不拍,跟我們來這窮鄉僻壤,那是這個!”說著豎了豎大拇指。
《小武》的資方是一家香港公司,攝影師也是香港人,叫餘力威。整個劇組人員加上主要演員,一共才十幾個人。
褚青自然演小武,原定的人選是王紅偉,這會兒給他換了個角色,演小武曾經的好兄弟,後來變成民營企業家的小勇。
演胡梅梅的,也就是那個歌廳小姐,說是師範大學的學生,叫左文璐,副導演則是顧正。
這六人,就是劇組的核心主創。
因為全片在汾陽拍攝,表現的也是這個小縣城的故事,所以大部分演員都要用汾陽話演出。
左文璐不用,胡梅梅本來就是外地妹,說普通話也能理解。賈璋柯本來也想讓褚青講普通話,褚青說不用。
他比不了那些一心多用的聰明人,他一直都只能專注做一件事,做好了再去做另一件。
既然在拍電影,那自然就得拍到最好,所以一路上,他就讓賈璋柯用汾陽話跟他聊天,自己再對照劇本練習。
方言這東西,不像外語,相互間都有相通之處,只要神似就可以了。褚青語言天賦居然不錯,照貓畫虎,說的也像模像樣的。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類居住地,無論是什麼時期,都是大同小異。
國內來說,九十年代的縣城,幾乎都是一樣的,髒亂的街道,來來往往的小販,低矮不平的房子,偶爾可見的高樓。
後來經濟發展了,到了褚青重生時的那個年代,那時的縣城長得又都是一樣的,只是換了個模子。
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其實環境並沒有變得陌生,只是心態的改變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