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杯子喝了口水,那絲冰涼順著喉嚨滑到腹中,似平息了幾分燥熱和悸動,道:
“如果評獎,我們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絕對不足。獎項針對的多是那些藝術電影,但很多極為出色的作品,可能與我們的意識*形態不符。像《低俗》、《肖申克的救贖》、《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鋼琴課》、《大象》這些灰暗或黃暴的,像《不可撤銷》、《發條橘子》、《耶穌受難記》這些爭議極大,充滿挑釁性的,甚至於……”
他頓了頓,心情異常平靜,道:“連《活著》、《鬼子來了》、《霸王別姬》這些作品,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評價。”
“噝!”
有人快嚇死了,這特麼也是能提的?李局長更是神色一凜,便要開口制止,陸偉卻給了個眼神,示意讓他說。
“恕我直言,如果競賽評獎,我們的選片範圍和標準是什麼?”
“我前陣子跟釜山影展主席金東虎聊天,他說韓國準備拍一部電影叫《熔爐》,講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裡的性*暴力事件。如果這部片子申請參賽,我們能接受麼?”
“102歲的奧利維拉拍完了《安傑麗卡的奇遇》,80歲的戈達爾拍完了《社會*主義》,我們用什麼去說服這兩位大師來參賽?”
“就算他們來了,並且拿到了大獎,那電影能在國內上映麼?”
“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年有20部的進口片配額,百分之九十九是好萊塢的商業大片,韓董……”
全場的氣氛冷如死境,一連四問,直指核心。除了陸偉等少數幾位,大部分都有些慌,或者說,怕。
因為他們都有一種感覺:丫真的拼命了!
而韓三爺正皺著眉頭聽,沒想到會躺槍,猛地抬眼,只見那傢伙盯著自己,道:“請問一下,如果《大象》拿下北影節的最高獎,您會引進麼?”
“呃……”
他心思急轉,道:“我還沒看過這部電影,不好評價。”
“呵……”
褚青笑了笑,繼續道:“沒有關注度和影響力,來過一次的不想再來,沒來的也會掂量掂量,只有那些到處參展,到處找渠道的小電影人會來競賽,那我們評獎幹什麼?”
“上影節辦了13年,至今沒突破這個難關。每年的金爵獎,要麼頒給自己人,要麼頒給毫無名氣的外國電影,沒有一位大師作品,沒培養出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銳電影人。我還是那句建議,不要再原樣複製一份。”
“……”
安靜,安靜,安靜。
他這番話,大家確實聽進去了,不僅聽進去,還一個字一個字的斟酌。只不過,有的變成了厭惡,有的變成了思考,有的變成了嘲笑,有的乾脆無所謂。
過了好半天,李局長忽笑道:“小褚啊,我們知道你的心意是好的,但表達方式要注意嘛!你就說說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設定競賽單元,那該怎麼做?”
“這又回到我上午講的定位問題。”
褚青左手拿著稿子,右手搭著講臺,三根手指冰涼,兩根手指滾燙,道:“辦電影節,就要發揮自身優勢,那我們的優勢是什麼?在整個電影產業鏈中,我覺得我們有且只有一個優勢……”
“啪!”
背後的大幕一閃,白底黑字的兩個藝術體大字:市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