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種部隊的選拔賽場,伍六一拔開訊號彈,噗噗的冒著黃煙。這個從不言敗的男人,為了不拖累許三多,第一次喊道:
“我認輸了,我跑不動了!”
……
首輪還沒播完,已有八家電視臺派來代表,商談二輪版權的價格。
“不拋棄,不放棄”,一句存在於影視劇中的,一句非常形式主義的口號,居然在現實產生了魔力,令無數觀眾著迷。
許三多就像一面鏡子,照著他們那些不能說的話,照著他們身上與內心相悖的掙扎。
網友們鋪天蓋地的自發宣傳,擷取劇中的經典段落和臺詞,跑到各大社群去強行安利。以至於2006年底到07年初,幾乎小半個中國的人都中了一種叫《士兵突擊》的毒。
一位叫“綻放”的女網友,她在貼吧挖了一個大坑,幾乎一幀一幀分析了這部劇的每處細節。
她不是什麼專業人士,只是在劇中看到了純粹、美好的東西,並相信這些東西真實存在著。她說,我一直過著白痴樣的幸福生活,《士兵突擊》讓我開始思考一些事情。”
“路遠”是一名研究生,他最喜歡的角色是許三多、成才和吳哲。他說,我不知道成長到底意味著什麼,但有些事情可能忽然就會明白的。現在想來,男人的成長就是責任與擔當吧。
劉豐人屆中年,在一家軍工單位工作,同事向他推薦了《士兵突擊》。看過兩集之後,這位已為人父的漢子說了一句:“我可以為高城這樣的人傾其所有!”
不僅如此,這股熱毒很快從網路轉到了媒體,話題也從單純的電視劇討論,變成了對當今社會的反思。
“如今的影視劇往往有一個誤區,不管什麼題材都要有美女,有愛情,似乎一有美女,一有愛情就叫得響了。這完全是對觀眾審美趣味的誤讀,正是那些淺薄,才把觀眾趕到了《士兵突擊》這裡。”
“我們現在的社會到了一個什麼程度?連你問一句吃飯了嗎?他都得眼睛在眼眶裡轉三圈再回答……這樣太累了!能不能不用任何技巧,大家就用最簡單,最誠懇的態度交流?”
“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多做有意義的事。這麼傻的話,聰明人都會用後現代主義式的理解,然後一笑而過。可惜,這卻是有關幸福的最實在的表達。”
最後,連黨報和官報都摻和了進來,沒辦法,誰讓這劇的價值觀特正呢?
“許三多不是沒有才能,他的才能是執著和善良,這是當代人欠缺的,是非常突出的優點。許三多那樣的意志,正是這個世界現時最為匱乏的。”——《光明X報》。
“有的人說,我就是不喜歡許三多,他是大精明,是機會主義者。
我不曉得這句話的來源,我只想說:如果我們的知識界真這麼想,我們的年輕人真這麼想,那簡直太可怕了。
我們為什麼要對許三多刻薄?
因為我們太聰明,太敏感,以至於很多東西註定要流失,但許三多沒有,他還用這個方式在行走,雖然走得無比艱難。
他把我們認為不屑一顧的事情,都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抓著,而當我們在努力尋找偉大事業的時候,再回頭看,許三多已經是參天大樹了。”——《人民X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