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兒,隨便說說,我也瞭解一些內幕。”那女人很嫻熟的挖坑。
切!
他又不傻,在腦中挑挑撿撿,方道:“其實很簡單,商業片興盛,就去扶持藝術片;藝術片興盛,就去扶持商業片,這是健康的發展模式。我只是不想看到,我們的電影人喪失了思考和創造力。”
這不廢話麼!
楊蘭也在心裡吐槽,曉得他不肯細說,只好衝導播示意:“先休息一下吧。”
“好,十五分鐘後繼續!”那邊應了聲。
……
《楊蘭訪談錄》很短,每期三十分鐘左右,褚青的錄製比較長,分上下集播出。提綱上很清楚,一段談電影,一段談表演,一段談《劍雨》,一段談生活。
“上次我採訪周遜,她說演員一定要破壞自己,讓角色一點點的進去,不然你演出來的還是你自己。這觀點你同意麼?”
“同意啊,我也從這個階段過的。不過現在覺得,你不僅要讓角色進去,還得保持自己的意識,呃,聽著有點像精神分裂啊。”
“你的意思是她不如你?”
“肯定不如我啊,那麼矮……”丫還伸手比了比。
“哈!”
楊蘭曉得他們的交情,壓根沒當真。
到此為止,一切都很順利,她的選題很巧,沒做什麼回顧啊,盤點啊,感慨啊……拜託,早被媒體扒光了,就聊他沒聊過的。
或許對方的配合給了她某種錯覺,就開始走收視率的套路橋段,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你對現在的年輕演員有了解麼?”
“不怎麼了解。”
“如果讓你給他們一些表演上的建議,你會說什麼?”
“沒什麼可說的,我還沒到那種指點迷津的程度。”
嘖!
楊蘭一聽,就知道玩過了,連忙往回兜,直接捨棄話題,笑道:“那咱們說說《劍雨》吧,這部武俠片跟以往的武俠片有什麼不同?”
人家上路,褚青也沒死倔,道:“或許是金庸的影響太深,很多武俠片都喜歡放大框架,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嘛。《劍雨》雖然也有朝堂,但有點像古龍的江湖,任何爭端都是由欲*望引起的,與家國無關,就是人性本身。”
“那我可不可以理解為,《劍雨》的江湖是一個描述欲*望控制與放縱的江湖?”
他眼睛一亮,點頭道:“對,這個觀點很精闢。”
“那在一個武俠沒落的時代,你去拍一部武俠電影,是哪裡來的勇氣和堅持?”
“其實我覺得,沒落的不是武俠,是功夫明星。俠一直存在,它根植到中國人的骨子裡,但我們缺乏良好的表現形式,尤其是演員。你讓李連結年輕二十歲,再正兒八經的拍部武俠片,照樣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