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位於成都平原北部。
此地修築有綿竹關,關外有鹿頭山,保有城關與險要,可控制南北蜀道,形成抵禦北敵南犯的最佳陣地。
反觀,若北方軍隊攻取綿竹,便能進入平原,一馬平川,二三日間便可到達成都。
在季漢炎興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十一月,這裡即將爆發決定兩國國運之綿竹會戰。
季漢方面。
季漢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將軍隊此時據守於此,他麾下有一萬多人。因綿竹離成都不遠,諸葛瞻便能獲得成都方面源源不斷的糧草供應,足以禦敵數月。
曹魏方面。
曹魏徵西將軍鄧艾偷渡陰平得手,從江由到涪縣,再進攻綿竹,可謂千里大進軍。
隨鄧艾入蜀的軍隊再加田章軍有三萬多人,而能參加綿竹之戰之軍為二萬人,兵力高於諸葛瞻,但遠離本土,補充兵源及糧草困難。
所以可以看出,即將爆發的綿竹之戰,對於雙方來講,都至關重要。
若季漢取勝,不僅可以擊敗鄧艾、田章,保全蜀地,也能逼退在劍閣以北駐軍觀望的鐘會。季漢極可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甚至是大獲全勝。
若曹魏取勝,擊敗諸葛瞻後,鄧艾便可長驅直入,到達雒縣、成都。而此時成都已無兵,從巴東回師的右將軍閻宇還在路上,南中霍弋部並未北上,那麼鄧艾很可能直取成都,從而覆滅季漢。
開戰前。
諸葛瞻命軍士王富率綿竹百姓轉移至附近山林,以免遭戰火塗炭。
此時王富率百姓正從南門而出,行至二、三里,有百姓道:“將軍,北賊真殺來否?”
王富道:“是的,不過請鄉親父老放心,綿竹由諸葛都護親自守衛,定會讓北賊有來無回。”
另有百姓道:“都護真能擊敗北賊,保全國家?”
王富堅定道:“諸葛都護得丞相真傳,通曉兵法,他定能戰勝敵人,請先山林躲避數日,等候勝利之捷報。”
於是王富率百姓,繼續向山林而去。
新一日,綿竹城關關樓之上。
黃崇道:“都護,城中百姓已全部轉移山林。我軍佔據綿竹城關與鹿頭山各處險要,便可以逸待勞,等待鄧艾前來。我軍只作閉門謝戰,鄧艾攻關不成,士氣必然受挫,時間一久,反擊之機便會到來。”
張遵道:“只要守住綿竹,不讓鄧艾進平地,鄧艾便只能撤軍,等他退到涪縣,我軍可與劍閣軍南北夾擊,將其圍而聚殲。”
諸葛瞻看著地圖,道:“鄧艾之軍,來勢洶洶,連取江由、涪縣,欺人太甚,我欲先挫其鋒芒,再作長久之舉。”
黃崇道:“不可,如今不宜迎戰,當閉門謝戰,請都護三思。”
只見這時,魏軍先鋒接近綿竹城關。
魏軍先鋒將領鄧忠看著前方綿竹城,見對方依託城牆防禦,道:“蜀軍關閉城門,看來是不願出城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