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危急存亡之秋> 第十二章 漢中危殆兩馳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二章 漢中危殆兩馳援 (1 / 5)

公元263年,季漢景耀六年,曹魏景元四年,八月下旬,曹魏發動大規模伐蜀戰爭。

曹魏為此戰準備了三個方面軍,即徵西將軍鄧艾之西路軍,雍州刺史諸葛緒之中路軍,鎮西將軍鍾會之東路軍。

西路軍,人數超過三萬五千,由狄道南下,進攻屯田沓中的季漢姜維部。

中路軍,人數超過三萬,由祁山道南下,進軍陰平橋頭,斷絕姜維歸路及漢軍向西之增援。

東路軍,人數大約十三萬含魏興郡劉欽軍偏師),由褒斜道、駱穀道、子午道三道進入漢中,目標占領漢中全境及開啟入蜀通道。

當戰事進行到九月,東路鍾會三道大軍於駱穀道南口興勢圍城勝利會師。中路諸葛緒軍突破漢軍建威圍城,繼續向陰平橋頭前進。西路鄧艾軍持續進攻沓中,緊緊纏住姜維。

那麼在魏軍發起進攻的同時,漢軍方面如何應對?

沓中姜維部,姜維派人再次回成都聯絡皇帝,請派廖化、張翼二位將軍支援前線。又派人到漢中詢問軍情,自己則在沓中抵禦鄧艾,並隨時準備撤軍漢中。

漢中諸部,關中都督傅僉等按照姜維制定的斂兵聚谷軍事部署,放棄部分圍城、堅守陽安關口、漢城、樂城、黃金等少資料點,儘可能把敵軍困在野外,這樣敵軍即不能佔領漢中各重要城關,也無法開啟入蜀通道。

援軍方面,皇帝收到漢中軍情,派廖化率軍到陰平橋頭,接應姜維撤退。派張翼、董厥率軍到陽安關口,協助漢中諸部防守,另派使者赴吳國求援,又更換年號,改元炎興,大赦天下。

此時,漢軍援軍正在路上。

廖化軍方面。廖化這位從關羽時代效力至姜維時代的傳奇將軍,軍旅生涯長達五十餘年的老將軍,當他收到命令後,立即率軍向陰平橋頭增援。當他來到陰平地界,看到殘兵退來,廖化攔住殘兵,詢問情況,殘兵告訴廖化,魏軍已經進攻建威,守軍低擋不住,敗下陣來。廖化問魏軍下一步動向,殘兵不得而知。

此時廖化離陰平橋頭並不太遠,他沒有選擇進軍橋頭,而是立即停下軍隊,原地築營,觀望魏軍動向。他為何要這麼做?因為他不知魏軍佔領建威後下一步的行動,到底是去沓中,還是去漢中,還是直接衝著橋頭或自己,而他兵少,身後是劍閣,若敵人擊敗自己去奪劍閣則蜀中不保。所以在沒搞清楚魏軍下一步行動之前,廖化選擇原地等候訊息。

張翼、董厥軍方面。二人率軍離開成都,正往漢中增援。

行軍路上,張翼對董厥道:“是否加快進軍,不然二十日也趕不到漢中。”

董厥道:“漢中諸部,約兩萬人,佔據堅城,抵擋一、二月應該不成問題。”

張翼道:“話雖如此,可敵人多達十幾萬,若猛攻一處,則難以抵擋。”

董厥道:“若敵猛攻一處,你我前去也低擋不住,只有大將軍撤回才行。”

張翼道:“如今不是分析是否抵擋得住的時候,而是軍令要求你我必須馬上趕到陽安關口。”

董厥道:“傳令,加快進軍,直奔關口!”於是全軍從走路便為慢跑,加快前往漢中。

沓中方面。

此時有軍士送來情報,李密閱後交給姜維,姜維一看,道:“鍾會果然進兵了,且從褒斜道、駱穀道、子午道三道並進。”

李密道:“大將軍,事態緊急,是否馬上撤軍?”

姜維看著地圖,道:“可是鄧艾已經把我軍纏住,若此時撤軍,鄧艾追擊,或造成潰敗。”

李密道:“那該如何是好?”

姜維道:“你馬上派人,讓趙廣、裴越、劉林三位將軍,在天黑前趕到大營,我要召開軍事會議。”

李密道:“諾!”

漢中方面。

興勢圍城,曹魏諸將皆已到位,準備開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