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局用的俱是頂尖之人。
盧象升、孫傳庭青史留名,還有個開外掛的方書安。
幾人在此刻的遼東,絕對是參謀最佳人選。
很明顯,奴兒哈赤雖不打算與熊廷弼正面決戰。但較量還是要有,隊伍拉出來不能僅僅做巡山的大王,至少也要有些收穫。
剛剛好,便有人便自動送上門。
遼東總兵李如柏趁著奴兒哈赤遊弋薩爾滸時,在鴉鵠關打一把秋風,殺掉不少對方農人。
建奴倒也不含糊,直接派人找到他頭上,要求賠償損失!
如今書信已然放在熊廷弼案頭,這等騷操作倒讓熊大有些理不清。
或許覺得建奴是噁心自己,李如柏才欲出兵吧。
只是現實情況並不允許全面開戰。
明軍號稱四十萬,其實也就調動十二萬,並且如今還有小部分尚未就位,並非大戰好時機。
但是,麾下將領們並不認為如此,在他們眼裡,現在正是擊破建奴的絕佳機會。
李如柏此番何意,每個人心裡都有些想法,不就是想自己搶到平遼頭功麼。
“經略,既然李總兵要動,不如咱們一起,殺建奴個片甲不留!”
“叫俺說,讓李總兵去試試虛實也不錯,咱們還有兵馬在路上,等等他們。”
“李總兵是要作甚,咱們可還沒有準備妥當,他便要搶功麼?”
下邊的軍官各自發表這意見,但是卻沒有一個從全域性考慮。
並非是眾人短視,只是還沒有什麼人能夠扛得住大明如此大規模的進攻。
上次播州楊應龍,號稱飛鳥難渡,已然成為風中塵土,過眼煙雲。
只不過,軍官們沒有猜測過熊廷弼的心思,自然不知道,他從不敢奢望一次戰役能夠解決建州部。
不然,也不會糜爛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