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書安嘆息一聲,偷稅漏稅,聽上去似乎是商人們的事情,但是,其實更多是在士紳們身上。
別的不說,因為舉人可以免除田賦,因此不知道多少田地都掛在讀書人名下,如此一來,本來應該收上來的田賦,便打了不知道多少折扣。
這還不算,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相比之下,其他的情況都在各地上演。
所以說,最開始,他們就面臨這十分嚴峻的問題。
想要突破,還必須從法律上進行解釋,如此一來,才能進行操作。
畢竟,雖然說是名義上掛在讀書人的名下,但是事情做的找不到什麼毛病,裡裡外外都合乎規矩,想要執行的話,還要好生琢磨一番。
打破已有的藩籬,必須要用全新的架構來執行。
方書安的最終目的,自然是想像後世一樣,直接取消農業稅。
但是那需要的發展歷程太過遙遠,至少要讓工業產值佔據大明的絕對優勢的時候,才敢進行。
現在,莫說是免除農稅,只要是能將農稅降低到一定稅率,都是十分成功的改革。
監稅司的主官和幾個副手確立,基層的辦事員也有了著落。
剩下的就是確定輔助的人手。
雖然說,學院畢業的學生都是文武雙全的好手,但是又讓他們查賬,又讓他們動手打架的話,很顯然不合適。
好在,大明有現成的特工組織可以利用!
此事,還是需要得到泰昌的首肯,才敢公佈出來。
畢竟,事情公佈出去,基本上就是天下震動的一個事情。
武英殿,泰昌很喜歡在此奏對。
暖閣因為是嘉靖皇帝和萬曆喜歡在的地方,總給人一種不利政事的感覺。
至於三大殿就更慘了,自從萬曆中遭災之後,現在還沒有修建完成。
監稅司可是泰昌十分關注的大事,因此他珍而重之的要在最終朝堂討論之前,進行幾次討論。
為此,破天荒的還將朱由校喚來,一起旁聽。
因為,稅收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怎麼也要讓朱由校知道,此事要一直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