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給資格,參與罷考的人都傻眼了。
他們真的不敢想,朝廷還能下這樣的命令!
對於等著功名之人來說,以前可能是少了減免的比例,現在倒好,直接沒得機會。
帶頭的讀書人,現在處於騎虎難下的境地。
想要的目的和現在的情況,簡直可以說是南轅北轍也不為過。
當初他們是想脅迫朝廷,至少也要讓內閣妥協,這與東林黨人的想法高度一致,所以兩者能保持合作。
現在倒好,他們倒是合作了,目的可是一點都沒達到。
朝廷不但將所有參與計程車子禁了,還把地區禁止三年!
這樣,因為那些書生,不僅別人被耽誤,未來的難度還增加了。
本來該是上一批的人,也會湊合到下一批。
按理,這樣的事情別處應當聲援他們,畢竟那是針對讀書人的事情。
但是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沒有其他地方的學子響應他們,甚至沒有一丁點支援的聲音。
第一個便是內閣下發的邸報,他們將那些學子們的訴求解釋為,要從百姓頭上拿走利益!
新稅法的目的俱是方便百姓,讀書人不去老老實實的考官,卻在哪裡搗亂,給百姓們對著幹!
如此一來,老百姓能高興就稀罕了。
他們好不容易在改革裡邊得到了實惠,並且還有永不加賦的承諾。
好日子才過了幾天,這些讀書人就想要搞事情?
是因為那些人吃飯吃的太飽,還是因為沒有接觸過民間疾苦?
但凡是他們經歷過苦哈哈的日子,就肯定不會做出類似的決定。
為此,在江浙地區,那些讀書人,尤其是拒考的讀書人,已經成為過街耗子,人人喊打。
至於另一層原因,說出來還是競爭的事情。
自古江南多狀元,江浙地區再加上福建,每年都能佔據科舉的大頭。
現在江浙地區被禁考,其它地區的學生們高興還來不及,誰會給他們出頭?
原來不能考上的人,因為少了強勢的對手,說不定就能高中。
另外一些或許徘徊在兩榜之外的人,或許能進入兩榜。
三甲的身份,當然是要花落別家。
其它地區的學生們可不犯傻,他們並沒有江浙讀書人那麼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