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土青念什麼> 第18章 進入莊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章 進入莊家 (1 / 2)

張無易開始講解興夏會章程的內容。

半天下來,這四十五人熟悉了興夏會章程,下午時,張無易又開始講解興夏會宣言,這一下,四十五人就不淡定了,因為上面描會的大同社會太美了,對於廣大勞苦大眾,那種吸引力絕對是無窮的,後世太平天國之所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就達到那種規模,打下那麼大的地盤,開始時其戰鬥力那麼強,其《天朝田畝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天朝田畝制度》的原則就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的原則,其目標就是實現: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保暖的社會,說起來,就與大同社會差不多遠。再後世的紅黨就更不用說了。

接著,張無易又開始講解什麼是階級,階級的形成、本質,滿清的本質,滿清的統治會給中華帶來何種危害,士坤是怎麼壓榨百姓的,百姓為什麼會那麼窮苦,最後提出要實現大同社會,就要推翻滿清王朝,打倒貪官汙吏、土豪劣坤,就要進行社會變革。

張無易充分發揮後世的學識,一步步分析百姓受苦受難的本質,後世的學識乃是總結了從古到今的經驗,其說服力絕對是槓槓的。

而在興夏會宣言的最後寫道:只有興夏會,才能救華夏。

經過張無易一番解說,四十五個學員才恍然大悟,紛紛要求加入興夏會,要為實現大同社會而奮鬥。

見到眾人如此表態,張無易暗自高興,不過,他卻沒有立即批准他們加入興夏會,而是讓他們繼續學習興夏會章程和興夏會宣言,同時,要求他們深入到百姓當中,瞭解他們以往的經歷,瞭解他們想什麼,希望得到什麼,分析他們落難於此的原因等等。

張無易這一招很有用處,兩天後,這四十五人再次回到草棚裡時,他們的精神面貌已經變了許多,眼睛裡充滿著堅毅。當張無易問起他們這兩天的感想時,他們立即表示已經明白興夏會宣言上所講內容,並要求加入興夏會,要為解救全天下受苦受難的百姓而奮鬥終身。

張無易眼見時機成熟,這才同意他們加入興夏會,不過,按照興夏會的章程,必須有兩人以上的介紹人才能加入興夏會,張無易與申良兩人就充當他們的入會介紹人。

當四十五人在會旗前宣誓後,大家都覺得互相之間的關係已經不一樣了,顯得更加親密,這就是黨派的力量,可以把不同的人凝聚起來,從而發揮出巨大的力量。

現在,興夏會已經有五十一名會員,張無易暫時不會吸收會員,不過,招收工作卻不能停,這個任務就讓陳憐月負責,她帶著數名識字的會員開始暗中尋找合符條件的人,開始接觸他們,慢慢給他們灌輸興夏會的思想,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以吸收他們。不過,那些人當然不可能直接接收到興夏會中,為此張無易又成立了一個互助會,就是互相幫助的意思,目的就是幫助那些貧苦的人,然後趁機發展興夏會員,此事也由陳憐月負責。

眾人在這裡停頓了六天時間,張無易一直在注意著清兵的動向,也許是寧高軍被殺,給清兵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他們應該回去訊問南昌的意思,來回很耽擱時間,清兵這些天竟沒有出現,張無易想了想也就理解,當初追殺他們的清兵由寧高軍帶領,寧高軍是南昌守備營的千總,他在橫峰被殺,清兵只能先回南昌報告此事,再聽南昌的命令,南昌離這裡有數百里,哪怕騎快馬,一個來回也要十天左右,何況回到南昌城還會耽擱一些時間,可能半個月都來不了,所以,清兵不出現也屬正常。

清兵不來,正合張無易之意,以後幾天,他把主要精力都花在訓練軍隊上。

現在興夏會擁有一百九十多人的興夏軍,張無易把這些興夏兵合為一個戰鬥連,戰鬥連包括一個偵察排,一個警衛班和五個戰鬥排。

戰鬥連連長為張無易,副連長申良。

偵察排排長為猴午細,副排長為陳明略。

警衛班的班長是一個叫秦大關的青年,現在二十三歲,此人並不是虎威鏢局的人,而是中途招來的,他還有一個母親,他是ys縣人,家裡遭災,被鄉里惡霸趁機霸佔了家財,他去理論,結果被關到牢裡,嚴刑拷打,他一怒下從牢裡打出來,帶著母親連夜逃出ys縣城,從此四處流浪,此人的武功很高,但卻不利用武功為非作歹,所以這一段時間日子過得很艱苦,直到被張無易這一行人收留,他就參加了興夏軍。此人的武功與申良都差不多,已經達二流上層,差一點就能達到一流之境,加上他對官府、惡霸無比痛恨,有一身武功卻不為非作歹,所以張無易就升他為警衛班班長。

其他五個排長分別是魏懷遠、周林啟、以前的鏢師趙德、魏阿受,最後是蘇代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