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森的信裡主要對她說了自己的大學生活,再有就是囑咐她不要再給他寄錢寄東西了。
對此曾尛就當沒看到,這個小唐僧,每次給她寫信的最後,總是帶著這幾句話。
也不想想他在的地方是什麼地方,東北啊,他一個不南不北方的孩子跑去那邊,多不適應啊?
她知道他們學校的伙食好,所以她寄過去的都是些吃的用的,至於錢,每個月也就五塊錢多嗎?
手裡面有錢總比沒錢的好吧?
當然,她沒給他票,因為自己的票全都寄回了家。
開啟曾垚的信,彙報了家裡的情況,首先就是曾蕊,已經順利和她升入初一,學習能跟得上,請她放心。
而且曾蕊的性子隨著結交的朋友越來越多,也趨於好轉,讓曾尛倍感欣慰。
曾淼今年秋季就要升入高二了,曾昌盛秋季進入初四,曾玉梅曾玉桃曾昌榮三個,秋季則進入高三。
雖然現在不考大學了,但是高三依然很重要,畢竟是他們最後在校的時間,誰都會好好珍惜的。
兩位叔叔聽從她的建議,掏了三百元排上了房子,因為他們出的錢多,又是雙職工,所以分到了兩室一廳的房子,每家都是兩室一廳,加起來有六十多平方呢,這波操作不知道讓多少人為之後悔,又有多少人跑去鬧,可最後都無濟於事。
因為單位就這麼個情況,大家住房都緊張,為了緩解壓力,掏錢自建是個趨勢,交錢的人自然能提前排上號,你沒錢,只等著按工齡,那肯定得往後排啊,排著排著,後來進來的人都有房子了,可是前面有很多人還沒房子,所以因為這個原因,廠子裡沒少鬧意見。
鬧歸鬧事情已成定局,你想要房子,可以啊,等著下一批自建房開始,你再掏錢集資,肯定能排上號。
雖然只是兩室一廳,六十多平方的小房子,可對於兩位叔叔家,已經很好了,也夠用了。
二叔家有兩兒一女,正好他們家兩套房子,夠分了。
三叔家兩個閨女一個兒子,廠子裡的可以給兒子住,自家買的那個老兩口和閨女們住,咋算也夠了。
更何況,他們如今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將來會不會留在這兒都還不知道呢!
自打曾蕊和曾垚進入初中後,爺爺奶奶就回家住了,兩位叔叔找同宗的一位小媳婦照顧他們,每個月給她三塊錢還有五斤糧食作為補貼,這等好事當然有人願意幹了。
畢竟老了老了,都願意落葉歸根,曾尛在進京之前回過一次家,給曾垚和曾淼置辦了一輛腳踏車,當然是從空間裡弄出來的,有了這輛車,姐妹倆不管是回家還是回村,就會方便很多,一般週末都會回老家探望爺爺奶奶。
曾尛寄的東西都給她們倆寄過去了,所以她們每次回家都要給爺爺奶奶帶點兒。
曾尛在外面實習的一年因為累,所以工資就升到了36塊錢去,但是迴歸老單位之後的實習工資,卻只有二十六塊錢,降了是降了,但是有各種獎金福利補助啊,所以她寄回家的錢和糧食,還是三十六塊錢加24斤糧。
加上曾垚曾淼兩個人每個月補助的20斤糧食15歲以下10斤商品糧),44斤糧食,也夠他們四口人吃了。
曾焱在鋼廠做的不錯,雖然還是學徒工,但是經過他的努力,已經得到了師傅的認可,明年有望轉正。
曾玉蘭和曾昌繁在布廠和酒廠做的也不錯,孩子們知道工作來之不易,所以都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