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8章 + (1 / 3)

京城的冬天很冷,零下十幾度肯定是有的,這個年代的冬天要比後世冷得多。

曾尛雖然提前交代了,只是家裡人想象不出來,所以來的時候穿的已經是家裡最厚的衣服了。

前面說過,曾尛所在的地方,是南北交界處,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就十度上下,過冬只穿一件薄棉襖就行了。

可京城你要是不穿厚棉襖,那會凍死人的,所以曾尛在大傢伙來京城之前,就給他們每人置了一身羽絨衣褲,裡面穿的那種。

外面呢,有先前空間收集的舊棉衣,讓他們拆拆洗洗,將就著穿。

反正在京城就這十來天時間,過了年就回老家了。

在老家,也用不上厚棉襖。

京城沒有燒炕,暫且沒有暖氣,有暖氣的都是那種樓房,四合院兒這種,沒有。

所以就每個屋弄個小煤爐子,往窗戶外通個管子,煤爐上再擱個水壺,依靠熱水氣兒也多少能暖喝點兒。

燒煤取暖固然是一種方法,可這麼多人,同時燒煤,一天光一個房間就得七八塊兒的燒,那這統共七個房間,就算白天不燒,只晚上燒,一天怎麼著也得二三十塊吧?

他們家就她和簡楚的戶口在這兒,所以每個人每月有二十斤煤供應,簡楚特殊行業能領雙倍的煤,刑偵隊也能領一份,他一個人一個月有六十斤,加上曾尛的就是八十斤,八十斤相當於八十多塊。

這個年代的煤都是散的,如果你要做煤球,還得自己做,自己晾。

所以他們家的煤球都是他們自己在後院兒打的,打過之後要鋪到外面進行晾曬,差不多一斤一塊兒吧,可能會有所誤差,但一百斤的也最多打出來110塊左右。

為了積攢足夠的煤球過冬,能用電的地方,曾尛絕對不燒煤,不過這個年代的電壓太低了,電磁爐微波爐什麼的肯定用不了,唯一能用的就是電飯煲了,所以他們家幾乎不用煤球熬粥,蒸米飯,都用電飯煲。

入冬生爐子以來,也都趁著生爐子在屋子裡做飯,廚房的煤反而用的不太多,洗澡的話也去公共澡堂,家裡洗不成,太冷了,曾尛雖然在空間洗,但是每週還要陪婆婆和奶奶去一次澡堂子。

這樣下來,一年到頭倒是省出來至少五百塊煤,足夠家裡親戚來這兒用了,可是大家又不是沒算過賬,他們也都知道煤多金貴,所以最後房間大的,都將高低床弄進大房間,最後的結果是,男人住一間,女人住兩間,曾尛和簡楚也不好意思獨佔一間,他們倆也要跟著他們換房間,卻被所有人制止了。

理由很簡單,不方便。

他們是新婚夫婦,曾尛又懷孕了,怎麼好意思讓她跟她們擠在一個房間?

所以最後七個房間,擠成了四間房。

曾尛和簡楚還住自己原來的房間。

曾爺爺和最小的弟弟曾昌盛睡一個床,兩位叔叔,曾森曾焱,昌繁昌榮,擠在了東廂房最大的一個房間裡,因為有三張上下鋪,房間裡除了床以外的傢俱都挪了出去,雖然看起來仍然有些擠,但人多暖和啊!

而且煤爐有煙囪,窗戶還開了一扇,安全措施肯定是做到位了。

曾奶奶、簡奶奶、簡媽媽還有兩位嬸嬸住在一個房間,互相有個照應。

玉蘭、玉梅、玉桃、曾淼、曾垚、曾蕊姊妹六個住一個房間,都住的上下鋪,因為木床都挪到奶奶那屋了,嬸嬸們可以住上下鋪,可是其他幾位不是身體不好,就是年紀大了,所以得睡床。

因為這個房間分配的問題,一家子折騰了整整兩天才算弄好。

不過也不算白折騰,起碼四個房間白天也就奶奶們的房間生著爐子,負責燒開水,烤紅薯,烤土豆吃。

其他房間白天都不生爐子,就晚上三塊煤就夠了。

加上曾尛房間、廚房的,一天也就二十來塊煤,能夠承受的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