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廣公主會這樣,多半是李淵給慣的。
皇帝的一言一行,容易引起人們的議論。
儲君的言行,也同樣讓人們頗為關注。
除卻宗室眾人,朝中文臣不論是房玄齡還是魏徵都覺得太子拒絕是對的。
殿下的品行要從小抓起,任人唯親早晚會闖大禍。
崇文殿內,李承乾面對眼前兩人道“兩位,孤久居東宮,很少出去走動,也沒見過外面的風景,不知現在長安人口幾何?”
于志寧連忙道“回殿下,長安有坊民十萬戶,大致人口有四十萬。”
說來經歷了戰亂與天災之後,長安城能有這樣的人口數目已經很不錯了,算上長安周邊的十二縣,勉強能有百萬人口。
關中還是蕭條的,長安也是蕭條的。
如今正是大唐休養生息,蓄養國力的重要時機。
所以現在大唐對外的國策上,都是以低成本的條件來執行。
于志寧講述著如今大唐各方的種種形勢。
就比如說頡利大敗後,溫彥博與魏徵對如何治理突厥產生了爭論,最後李世民還是選擇了更低成本的方式,保留了突厥人的風俗習性,從而維持地方穩定。
李承乾道“剛剛經歷過陰山大戰,朝堂很難抽出人力物力,改變突厥人的習俗從而教化,至少現在時機未到,從而父皇與朝中大臣們選擇了一種更低成本,更高效的維穩國策。”
“但這也只能暫時解決眼下的問題,往後等實力足夠了,再看形勢來應對,所謂花小錢辦大事,往往是大家的不二選擇。”
聞言,于志寧訝異地看著這個還稚氣未脫的太子。
這般見地,直截了當說出了國策的要害之處。
不得不說,這位太子對國策的瞭解程度,甩了同齡人一大截。
這可比李泰那種小聰明高出不知多少。
再次審視太子,言語中淡然又不失風度,這種談吐沒有少年人的自大,反而多了幾分謙遜。
李承乾又問道“孤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還望於侍郎指正。”
其實太子說得很對,甚至對的有些過頭了,于志寧連忙道“殿下往後還是少議國策為好。”
李承乾頷首道“也對,孤說多了,反而不好。”
徐孝德年過三十,撫著自己的山羊鬍低聲道“傳言東宮有一位高人曹先生,真有其人?”
李承乾點頭道“當然。”
徐孝德道“可否見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