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墨結束通話電話以後,點開了微博,找到了關於質疑笑傲江湖曲的那篇文章,果然非常的火爆。
這個話題已經衝上了熱搜第八,而且還在不斷上升,照這個趨勢下去,登頂熱搜第一也很快。
點開這篇文章,郭子墨大致看了一下,眉頭皺了起來,這上面不只是水軍抹黑那麼簡單。
主要內容是說,笑傲江湖曲是琴簫合奏,而那個影片的曲子雖然不錯,但卻是箏笛的合奏,並不能作為笑傲江湖曲。
除了這篇文章,還配上了一段影片,影片裡面是一男一女用琴簫合奏,整個音樂竟然也有那麼一絲味道,下面還配了一段文字。
“無意中發現了這一首曲子,本人感覺,這才是真正的笑傲江湖曲,琴和簫被兩位年輕人演繹的非常到位。”
“除此之外,這兩位年輕人的氣質,一點兒都不比郭子墨他們兩個差,甚至還猶有過之。”
這個微博說的有理有據,其中還說到了古箏的弊端,再加上琴簫合奏的影片,曲子的意境也出來了,還真的不是那麼好反駁。
作為一個學習了八九年古典樂器的人,對於上面所說的古箏弊端,郭子墨也是非常瞭解的。
古琴和古箏出現的時間差不多,古箏的聲音明亮、柔美,古琴的音色則顯得低沉和深遠。
如果用人來形容的話,古箏更像是一個二十出頭的漂亮姑娘,很搶眼,而古琴就像是一個四十多歲的成熟男子,非常內斂。
雖然這兩種樂器都來自民間,也說不上孰強孰弱,可在漢魏時期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古琴變成了文人在書齋當中備受青睞的樂器,而古箏則深入民間,更多地承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廟堂之音,講究中正平和、典雅大氣,古琴開始背上了禮樂教化的功能。
古箏則沒有那麼多的“任務”,他與琵琶等來自於異國他鄉的樂器一起高歌共舞,上到宮廷梨園,下到青樓酒肆,都可以聽到他們熱鬧的聲音。
隨著時代的更替,古琴和古箏這兩個樂器的標籤越來越明顯。古琴,是文人雅士的清微淡遠。古箏,是青樓女子的豔麗媚俗。
有了這麼多的佐證,這條微博颳起的風就大了,因為這涉及到了高階和低下的話題。
郭子墨翻開評論,下面已經吵的不可開交,大部分都是原著粉在反駁,有小部分粉絲被策反了。
“雖然郭子墨的曲子是古箏和竹笛,可我還是覺得,那首曲子比較好聽。”
“什麼啊,不得不說,笑傲江湖這本小說是難得一見的佳作,書裡面都寫了琴簫,怎麼能變成箏笛呢。”
“說的沒錯,古琴是文人雅士的喜愛,這樣才更符合令狐沖的人設,古箏不夠資格。”
“就曲子而言,這首琴簫合奏的曲子,完全不輸郭子墨那一首,作為笑傲江湖曲更合適。”
“你們的耳朵都被驢踢了嗎?明顯是郭子墨的曲子更好聽啊,至於你們說的箏笛合奏,完全可以改成琴簫啊。”
“就是,這首曲子也沒有規定非要用箏笛,我相信換成了琴簫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