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斷琴臺典故> 第七百一十五章 戰起(十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一十五章 戰起(十一) (1 / 2)

......

“世間怎奈離合苦,離人心嘆難相聚。”

“分分合合是無窮,伏魔陣裡暢逍遙。”

“形滅影隨神散盡,金身不滅只我知。”

......

說著說著,竹詞心中驀然間就是響起一道模糊的聲音,一直在反覆呢喃著一句話,她靜下心來去仔細聽,心思卻是越發沉重。

這是當年,玄碧琴之中被封印的五首曲子的第一首,離合曲,是給胤湮和嚴卿兩個人不知道是誰的,之所以知道是給他們兩個人其中之一,是因為在離合曲之後,還有著聽魂調,初雪音,斷念樂以及無名曲這四首,最後一首無名曲竹詞猜錯是給自己的,而中間的這三首,幾乎都是有了各自的結局。

當初離合曲奏響之際,玄碧琴的靈力自主在竹詞心海之中浮現而出的就是那樣的句子,這句子裡邊提到了“伏魔陣”,胤湮是魔,而嚴卿是已死之人,後而修魔,也大概是個魔吧,當初那離合曲究竟是為誰而彈,竹詞沒有搞清楚。

本以為是嚴卿,因為他是早已死去之人,而胤湮卻說他自己是無魂之人,與嚴卿一般都是符合玄碧琴所彈奏曲子的物件條件,這支離合曲究竟是在訴說著誰的命運,無從得知。

但是“伏魔陣”是斬除魔族的大陣,只要將魔族之人引入大陣之中,有足夠的靈力注入,哪怕是胤湮這般修為的魔主存在,也會被頃刻絞殺,可這世上誰能夠如此輕易將魔主胤湮給引入伏魔大陣?而且還要凝聚到足夠的靈力,將之斬殺。

想想也覺得不可能,那麼大概就是嚴卿。

想到此處,竹詞不覺是面色微變,嚴卿於胤湮來說,大概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吧,不然他應當是不會閒到去救下一個已死得凡人,而且還專門鑄造出一把劍,來把自己體內煉化的靈氣傳輸到嚴卿的體內使他繼續保持生命,如果日後嚴卿出了事,難以相見他會如何。

不過現在的竹詞早已不似當年那般,她僅是想起,卻並不至於如當初那般深陷,在竹詞回過神來的時候,發現玄碧尊者面色未變,這才發覺剛剛在察覺那異常以及心中所思所念之際,前後竟不過眨眼間的功夫,怪不得連玄碧尊者都是未曾發現。

她頓了頓,還是先低聲問道:“師父可知這伏魔大陣的真正威力有多恐怖?”

聽得竹詞的話,玄碧尊者面色微微一變,隨即便是嘆了口氣,他低聲道:“我未曾經歷過真的伏魔大陣,但是當年在蔚瀾經受伏魔大陣懲罰的時候,我們都躲在暗處瞧著,那一次的伏魔大陣乃是仙界中人來執行,絕不摻水,而且是最為恐怖的一種陣法了......”

伏魔大陣,乃是由一個誅魔石柱以及周遭九九八十一處定點形成星軌般的重重圈陣。

一般情況下這種伏魔大陣,需要的也不過就是兩樣東西,一樣東西就是那誅魔石柱,第二樣就是可以填補這九九八十一路星軌定點的定點靈力補給。

首先,那誅魔石柱必須是要由之地上好的玄鐵加以星隕石鍛造,並且是要不斷淬鍊,打磨,再度淬鍊成型,而在打磨淬鍊的過程中,要將這玄鐵製的石柱與同為玄鐵製的鎖鏈相融,使之合為一體,如此一來的目的,便是為了讓那被捆綁在誅魔柱上的魔,找不到定點機會在伏魔大陣進行的時候逃脫。

因此,那與石柱相依存而存在的鎖鏈,乃是要比這誅魔石柱在打造淬鍊時,多出好幾道工序,但這其中的奧妙緣由,除了當初鍛造這鎖鏈之人,誰也不知道這鎖鏈成型之前,究竟是經過了如何的加工。

只是有小道訊息,說是這魔族本就是邪惡的生物,伏魔誅魔,本也是件極為危險的事情,在大陣進行之前以及是在進行的時候,這被捆綁在誅魔柱上的魔不能讓他有著半分搗亂甚至於是逃脫的機會。

而在五界中,不知道是從何時起,也曾傳下來這樣的一句話,即以殺止殺。

對於兇惡之物,也必須用極為殘酷得方法,才能夠使之得到所應有的懲罰。

大奸大惡之人,說的是那種壞到了一定地步,並不能以正常人的看法來看待之,或許那人到了那種地步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做些什麼,也可以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鑽進了死衚衕怎麼也走不出來。

而尋常人鑽了死衚衕,或許還有走出來恢復正常的機會,因為那個所謂的死衚衕,其實還是留有門的,只需要有人在這個時候來拉扯一把,或者說是這個人的內心意志極為強大,最終會自己尋出那死衚衕中透進來的些微曙光。

但是對於前者來說,他們的死衚衕,就真的是死衚衕,或許是真的自己無法找到回去的路,旁人也無法幫助,因為那個時候那些人的世界只剩下了自己,並不會接納新的人,也或許是因為之前犯下太多不可彌補的錯誤,即便是最終想要回頭,卻在回頭的時候,看到一篇血淋淋的不堪過往,而無法繼續往回走。

那麼便是隻能夠繼續朝前走,可面前是死衚衕,又該如何走下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對於前邊的一種情況來說,這個人早已瘋魔化,心神心智都顯然不能夠算作是一個人,那麼如果不將之快快除去,他還會因為自身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而去做出更多奇怪甚至於是可怕的事情。

即便是斬殺一人而手沾血腥,可如若此人不除,天下人都會因此而受到傷害,而且此人所行事事皆是不在仁人義道之上,又何必以尋常人的眼神來看之?

但對於後者來說,那些人一般在最後的時刻,終究會要死不死得悔過,可有些人想到之前自己做過的那些惡事,犯下的那些罪孽,只會自慚形穢,終是自戕,或是接旁人之手了卻自己這殘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