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萬島沙洲,佛門最為核心的所在,
梵音島與其說是島嶼,更像是一片不小的大陸,只是相比於南部大陸而言,顯得小了許多,但也足以支撐一個返虛級別的門派。
而這,還是佛門範圍內,屬於中等的島嶼。
佛門如今領頭的,乃是此前與莫庭昌打過交道的倒坐禪寺。
那處地界,相傳是有佛陀顯聖的,而留下佛跡的,便是他們所供奉的馬頭明王,
相傳乃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之一,具有種種不可思議之偉力。
那時佛門被蜀山逼迫,漸漸將勢力龜縮於海外,而其中傷亡最為慘重的便是倒坐禪寺的前身,金山法寺,原也是佛門中一大門派。
那時門人死傷殆盡,山門盡數被蜀山佔領,
傳承幾乎不保,可謂岌岌可危,
只堪堪跟隨一眾禪修同道,慌亂間逃至海外,
卻又被那堵風暴之牆,隔去了最後一線生機,逃無可逃,
就連那時供奉在金山法寺,殘餘門人聚居地中央的明王像,也不忍見此悽慘景象,竟自己起身,背向門徒而坐,
但也因此,激起了佛門最後一口生氣,
倒坐禪寺因此名聲大振,吸納了不少有德高僧,在金山法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
直至今日,也算是恢復了幾分元氣,漸漸能與蜀山博弈。
而此外的梵音島,蓮生宗,則是本就在海外的佛門宗派,在此處經營日久,也是佛道門派的中流砥柱,
至少,佈設北部大陸基業,便是這兩處門派最佔大頭;倒坐禪寺,反而更多的是與蜀山糾纏,為佛門爭取時間。
這等地界,海蓮花是不願來的,
佛道與魔道如今即便聯手,但也是看在那一尊佛魔同修的返虛修士,鬼明王的臉面上,
私底下的兩道修士,還是十分的不對付,
她只最後留下了一個,能夠裝載十個活人的人苗袋,讓莫庭昌得以將跟隨他的桂兒,以及如今成為懸光殿下屬的三人,都帶在身邊。
隨後,便飄然駕馭著魔鯨遠去,好不瀟灑。
如今引領莫庭昌,走在如此佛門聖地的,是梵音島的一個小沙彌,
普光,築基修為,乃是門中一位知客僧,
莫庭昌一面跟隨著前頭的禪修前進,一面回憶著大赤魔公,給自己的那份佛門勢力分佈,
同時對照著以往在蜀山中,學習到的種種知識,到時將佛門看出了幾分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