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侯君集帶著兵馬過來,接受了張鎮周、劉文靜為首的唐軍將領投誠出降,按照約定,沒用對唐軍將士進行鎮壓,而是派人把各軍的都尉以上將領,全部叫出來,軟禁在一起。
四萬多的唐軍將士被分流,然後一批批帶往始平城外圍,分開紮營,由大華武官小將們接手,開始整編、訓練,暫時用不上他們繼續攻擊長安了,因為擔心引發兵變,到時候不出力,反而影響大華的作戰效率。
等滅了長安城,把大唐俘兵都重新編制了,到那時,軍心才能統一、穩固,出兵中原時候,還是能夠使用的。
至於張鎮周、劉文靜等人,則被請入了始平城內,好吃好喝招待,只是限制了行動,暫時軟禁了,過一段時間,會由有人前來遊說,帶去見大華陛下,歸順大華,重新錄用。
賀若弼之子賀若懷廓負責鎮守始平城,秦瓊和侯君集帶著四萬精銳騎兵,開赴長安城下,與主力大軍匯合。
來護兒的兵馬,還有一日才能趕到始平。就目前局勢,大華軍隊足以攻克長安城了。
此刻,在長安城外,漫山遍野的軍營,十萬大軍圍城,旌旗飛舞,戰鼓擂動,長號爭鳴,騎兵來回出沒,觀察地形,截殺任何外出送信和前來送情報的唐國斥候。
羅昭雲接到後方唐軍投降的訊息後,大喜過望,知道勝券在握,拿下關中大唐,並不費勁了。
屈突通、陳祾、薛萬仞、郭孝恪等人,得知這個訊息後,全都興奮起來。
“陛下,那我們可以攻打長安城了。”
薛萬仞起身道:“臣願意帶兵攻打南門!”
陳祾這位老將軍起身道:“臣可以打東門!”
其餘小將,紛紛抱拳,願意身先士卒,帶兵衝鋒陷陣,攻打長安。
羅昭雲大笑起來:“哈哈,諸位將軍,不著急,再等兩日,秦瓊和侯君集帶兵趕來,併為更盛,給守城唐軍一次威懾,瓦解他們的軍心,再攻城的效果會更好,阻力會少一些。”
蕭瑀、褚遂良、杜如晦等人點頭,覺得陛下深謀遠慮,而且不被勝利和驕傲衝昏頭腦,若是換成李密之流,很定目無一切,立即迫不及待發動攻擊了,哪還會繼續等待。
“這兩日,派人時刻朝著城內射出箭矢,箭桿上綁字條,勸降唐軍,煽動群眾,讓他們知曉,外面已經沒用援軍,而且整個關中都被我軍佔領,只差長安孤城了,大華的待遇會比大唐強好幾倍,會善待城內百姓,讓將士們不要抵抗。”郭孝恪點頭領命。
“一定要注意,磨掉鋒利的箭頭,免得傷及無辜百姓!”羅昭雲表現出一副悲天憫人的仁君形象,讓文武大臣們越發覺得,這是一位英明仁主,更加忠心耿耿。
仁政是一種美德,也是最有殺傷力的宣傳口號,其實歷代君王真正能做到的太少,能宣傳到位的也不夠多,所以稱為歷來賢臣所期待的。羅昭雲自己標榜實施仁政,會得到更多有識之士、儒家賢才的認可和擁護,獲取好口碑,贏得民心。
當初羅昭雲在大興城內,沒少安排情報組織,各種酒樓、瓦肆,靠近各城門的裡坊,都有情報點。
早在許多年前,有兩處靠近城牆的裡坊內,就開始不斷深挖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