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大地解凍,萬物復甦,整個關中開始有了春意,但是寒冷的氣溫還沒有完全褪去。
不過渭河裡的冰層,卻已經消融,河岸的枯草已經在突出嫩芽。
各地官府衙門,都在組織人手在丈量土地,重新按人口分配田地,實行包產到戶。
還有一個月,就要春耕了,所以都要忙活起來。
羅昭雲注意民生改善,對百姓土地問題尤為重視,不再對官吏動輒賜千畝田,使得土地高度集中,那才是逼得社會矛盾尖銳的地方。
他實行新政,按人口分田,五年一變,根據新增人口和出嫁人口,重新再次人均分田,保證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大華百姓心裡都感到踏實,因為土地對他們而言,意外著生存來源。
這一日,羅昭雲派人請來幾位工匠大師,其中有宇文愷之子宇文儒童也來了,其他人都是能工巧匠,但是沒有爵位在身,所以入宮見到了陛下,都有些寒蟬若驚。
“諸位大匠師,不必拘謹,朕召見你們,是為了商討一些事,給你安排幾項任務。”
其中一位老匠師名為魯端木,乃是魯班後裔子孫,他的年歲接近花甲,在這群匠師中地位最高,他拱手道道:“不敢當,我等只是平民賤籍,陛下如此禮賢下士,親自召見我們這些只會‘淫工巧技’之人,讓所有匠師們,都心生澎湃,不論陛下交待什麼任務,老朽和幾位工匠師傅,也一定辦到!”
羅昭雲微笑點頭,被老匠師執著科研的精神所動容,肯定道:“諸位先生對工技方面的研究精神,朕甚是欣慰,歷來朝廷,只重製度和軍紀、農耕三大方面,而我大華新立國,變法圖強,卻要從各方面入手,做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去改變大華百姓的生活,工械技術,在儒家眼中,視為巧技,不登大雅之堂,但在朕看來,卻是興國安邦的一大因素,因此,朕會為諸位老先生,加封爵位,設立研究院,專搞科研,重實驗,發明創造,提升大華冶鐵、船舶、機械工程等方面的進步。”
幾人一聽,都感到吃驚,他們這些工匠也能加官進爵嗎?
似乎隋代只有宇文愷,做少府監時候,負責許多大專案、大工程,受人尊崇,其餘工匠師傅只是草民,會士階層瞧不起。
接下來,羅昭雲拿出一張草圖,上面繪製了一些零件和機械草圖,交給這些工匠師傅。
“要加工出這些鐵件,在鍊鐵方面,還需要有大進步才行,否則工件的品質達不到要求。”魯端木感嘆一聲。
羅昭雲說道:“目前鍊鐵,還是有普通的風箱和木柴,缺少燃點更高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