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明辨是非> 第138章 准許走馬溪之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8章 准許走馬溪之戰 (1 / 3)

就在朱載壡喝茶的工夫,剛給自己續上新的一壺時,徐渭的奏疏就寫好了,當真不愧是急才。

朱載壡接過去通篇看了下去,不禁點了點頭,這不單內容文采好,就連這字也把自己比下去了。

“好!就這樣。”

朱載壡將這奏疏啪地一聲合上之後,朝著車外喚來了一個技勇太監,“去,交給行人司的行人,讓他取了驛符,連同這奏疏一併交給急遞鋪送往京城!”

“諾!”技勇太監當即應下,匆匆而去。

扣扣伍陸彡74彡陸7伍

這份奏疏不是朱載壡之前的密摺,所以不需要技勇太監專程去跑一趟。

也跟之前送往直浙總督朱紈的公文不一樣,那份公文是透過南京兵部的塘報來傳遞的。

但是北上京城就不能動用南京兵部塘報了,京城遠在北方,南京兵部沒有這麼大的覆蓋範圍,所以必須要用急遞鋪。

另外這奏疏是最常規的摺子,要先送往通政司的,他朱載壡就是要用這份公開的摺子,去堵住京官們的口。

就連那些國子監的請願文書,也必然是要透過急遞鋪送往通政司的。

這急遞鋪,宋元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制度,是驛站的其中一種體系,有明以來,十里設一鋪,當然各地實際情況各有不同,可能八里,也可能十五里。

每鋪都設有鋪兵,進行訊息文書的傳遞,每三刻,上一鋪的鋪兵就必須要把訊息傳遞到下一鋪,晝夜不得停,換算下來,一晝夜能夠前行三百里!

而這三百里的傳遞,基本靠的就是鋪兵的兩條腿,這點跟南美的印加很像。

急遞鋪是沒有馬匹,就連牲畜也很少的,一來是成本問題,若是全天下都配上馬匹,那整個朝廷的財政必然會崩盤。

二來馬匹的效率還真比不上人。

身份證五六37四三陸七伍

一匹馬半個時辰確實能跑個七八十里地,但是你讓它跑跑看,別說半個時辰了,就是一刻鐘,這馬都必然要掉膘,掉了膘,就需要用精緻飼料養上幾天,有這工夫,還不如多養幾個鋪兵。

因此急遞鋪的效率,在有明一朝當中速度是排在第二的。

第一的自然是兵部的銅龍傳符,但那是換馬不換人,高速度都是用馬匹性命或是白花花的銀子換來的,成本高得嚇人。

急遞鋪則是基本上都憑藉兩條腿奔跑,算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

基本上從京城到雲南五千裡地,十六天就能到了,而南京到京城兩千多里地,更是八九天的工夫就能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