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實踐出真知。
這形勢宗的宗師劉基,也得益於參與修建了孝陵,而最終寫成了《析髓經》。
朱載壡在後世的時候,有幸翻閱過這本書,並且對於這個中蘊含的道理進行了1些很膚淺的研究。
在這形勢宗風水術之下,卜選陵墓是極為講究的,並且有著1套流程在的。
1般來講,分為4個步驟,也就是所謂的覓龍,察砂,觀水,點穴。
這所謂覓龍,其實就是找尋龍脈。
關於這1點,後世的朱載壡其實是不信的,但是自從穿到這大明之後,他其實對於冥冥之中的1些事情已經有了不1樣的看法了。
就連穿越都能實行,那麼所謂的龍脈風水1說,也必然是有這1定的道理的。
朱載壡帶著這種心態,站在山腳下遠看整個神烈山,只見其山中的3座山頭,都處於那孝陵的後邊。
那孕育著孝陵的獨龍阜可謂是胎息山,那北邊的最高峰可謂是少祖山,至於左後的玩珠峰其實就是父祖山。
這3山相合,共同構成了玄武之象,倒是算得上是1條較為標準的龍脈了。
但是這整個南方的龍脈其實並不好。
不,也不是,應該是說整個應天府的龍脈不好,各條龍脈都被歷朝統治者給不同程度的破壞了。
哪怕劉基學究天人,對於應天府的龍脈進行了補救,但是後天還是比不上先天的。
像是那北方的長陵,也就是朱棣的陵墓,也就是後世的明十3陵,那地方的龍脈才堪稱天底下的獨1份啊。
可謂是真正的萬年風水吉地。
北有天壽山,那天壽山如同樹冠,在這陵墓當中,就好似華蓋拱衛。
而後4周的青山又以天壽山為主體像4周合攏,就好似4獸拱衛1方1般。
所謂玄武垂頭,白虎恭降,朱雀翔舞這些,那明十3陵都有!!
而這1步其實不單單看龍脈了,更有察砂之效了。
因為那白虎朱雀等,其實是前後左右相了。
所謂察砂就是看那龍脈周邊的風水格局了,當然了暫時不看水,主要看那埠丘。
像是朱載壡現在所在的孝陵,它的4相,也就是砂,也還算可以。
左側有山,為龍砂,右側也有山,為虎砂,前有梅花山,後有東山。
所謂遠朝近案倒也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