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白銀令怎麼獲得> 第十五章 棄暗投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五章 棄暗投明 (1 / 3)

瘦竹園南臨西沿河,北靠“清淡衙門”通政司,東壤“祝禱卜筮”的太常寺,因而即便是位於棋盤街與朝天街的腋窩之下,抱月樓的繁弦急管、銀樓的倡條冶葉、抑或春林班裡假鳳虛凰的狎暱語,在這裡也幾不可聞。這一份難能可貴的清寂,在侑觴宴樂的紫陌紅塵裡不啻於一塊沁色古玉。

按慣例,只有四品及以上京官才有資格入午門聽朝,適逢殿試大典,七品及以上京官才有幸朝服加身擠入午門,齊齊跪列在奉天殿前的廣場前,瞻仰聖顏。待兩班散朝後,時任五品京官的戶部郎中尤孟頫與通政使司的四品右通政趙自培,看著被黃口孺子鉗了一口又一口的忙三迭四的六部尚書等一眾權柄大臣,二人相視一笑,言有盡意無窮,走地鴨行鵝步慢騰騰,出了左掖門各乘兩人抬藍暱小轎,經一條松木森森的青石甬道來到瘦竹園。

二人坐定後,趙自培點了壺六安瓜片,屏退茶道小廝,自己斟起茶來。尤孟頫賞著松竹蒙翳的曲徑遊廊、停停下下的雨絲風片,慢騰騰笑道:“上等六安瓜片,趙大人可好久沒這麼大方了。”

“尤大人取笑了。”趙自培呷口熱茶,心情舒爽道,“難道你就不為之振奮?”

尤孟頫思忖片刻,卻是苦笑一聲,沉沉嘆口氣:“我一個五品京官,若非今日是掄才大典,又豈能站到黃蓋傘下瞻仰天子威儀。”趙自培正要接話,尤孟頫微微攔住他說,“我明白元晦兄要講什麼,無需多說。我倆幸為同年,更貴為莫逆之交,你理應明白我這話絕非埋三怨四,準備聲討什麼人或什麼事,急景流年,不過句感慨罷了。”

“可上爻兄未免過於哀傷了,你是個稽古揆今之人,也曉得這窳敗之勢長久不了。”趙自培說時湊近他些,慢聲低語,“你不覺得,陛下關於‘鈔制’的態度鬆軟了嘛?”

“他像不像一個人?”尤孟頫突然一問。

趙自培立時整襟危坐,眉毛微攢,眼裡含著股盈盈懷念:“像。一樣的風神玉立,一樣的黜邪崇正。”見尤孟頫再次陷入沉默,趙自培斟滿一盅茶,一仰而盡,“只可惜故人已乘黃鶴去,昌明盛世難再來啊。”趙自培擲盅有聲,意氣也隨之激昂,“不過,相爺既將吾等存續保全,包括致仕在家的邵邕、楊孔嶽、葉岐和鄧英章諸位大人,總也是,都在等著‘昌明新政’的再來。枯苗望雨,我看這小兒啊,興許就是相爺的探路棋。”

“不是。”尤孟頫沉沉緩緩道出個否。

“難道真是崇老先生?”

“更不是。”尤孟頫再次沉沉緩緩道出個否。

“上爻兄可是知道什麼?”趙自培說著傾斜下小小一顆西瓜肚,覷眼四周道:“難道有什麼事還不能對僕說?”

尤孟頫觀著趙自培忽閃忽亮的楔子眼,失口一笑:“愚兄要真知道就好咯。你也是個揆理度勢之人,就沒發現今日大殿之上相爺都是被怔在原地的,恐怕,便是手眼通天的明胤世子,也未必清楚這小兒來路。”

“不論他打哪冒出,總也是個讜然直聲的人物。文死諫,武死站,也是你我上疏求變的時候了,我明日就加緊上道摺子論鈔……”

“不可”,尤孟頫阻攔道,“一口吸不盡西江水。何況你一個管帖子的右通政,焉能越俎代庖理論戶部的財政大制,何況吾等韜養十多年,並不急於這一時。”見趙自培再欲爭辯,尤孟頫曉得他是太久未見敖、馬兩黨冷水澆背的稀罕場面了,才如此情緒激昂,便不疾不徐往深瞭解釋,“相爺叮嚀說‘未來可期’,目今陛下春秋基本無恙,而朝堂風向卻不定,切不可操之過急。”

“那得等到什麼時候?!”

“這行事做人,如同這煮茶。茶之道在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試茶十分,茶只有八分。”

“上爻兄你就別賣關子了,你也知,這大明已到了不可不治的時候,繼續堅挺,只會積重難返。”

尤孟頫三緘其口,末了沉著眸子低低緩緩流淌出心意:“陛下‘肝陽上亢’也有好幾年了,鼎柞漸變,意氣雖沒以前那般風發,但脾性卻愈發躁激易怒,眩暈昏撲也好多回了,夜盡明來,大權旁落總是慢慢要來的。等吧。新水煮新茶,等。”緩如溪水的幾句話,乍聽是不忠不善,細品卻是人臣珍藏多年的極度的失望,直聽得趙自培默不吭聲,熱辣辣的心旌逐漸冰鎮,再次跌落到厚厚寒灰裡,隱鱗藏彩靜待光明。

明胤甫一入府,沉沉問犇忙迎上來的追月施步正:“不招?!”

“主子,這煮熟的鴨子他就剩了個嘴硬啊。”俗話講聽鼓聽聲聽話聽音兒,奈何施大俠向來是肚子裡吞得下擀麵杖的直腸子,只自顧自地嘻喇喇笑出一排狼牙,完全無視他主子片片寒眸。

“明日點卯前,未招,自去暗房。”明胤言畢,徑自往書房去。草莽委屈著兩道狼毫眉,巴眼巴肝看向追月再看向秋豪,企圖獲取一絲兩同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呵”,追月哂笑:“上趕著找死。”

秋豪看眼石頭打的鎖,微微搖頭便往問詢室去了。方才四英在左掖門靜候明胤散朝時,瞥見匆匆馳往大內的儒父馬車,盡皆詫異,還未釐出頭緒就從雲議紛紛的退朝官員口中探得了大殿之事,葉昶不比秋豪追影及白鷂沉穩,聽了個大略後,喉結一滑脫口就是句“這不上趕著找死。”明胤囑託說他必有後手而且很快,卻不曾料到是這“點金手”。以廉衡及機敏,無利可圖斷不會如此以身試法,可又是為何呢?

在秋豪思前想後之際,明胤鬱郁沉沉吩咐了六個字“找出送信之人”,可就這極簡六字,令四人頭皮登時發麻,面面廝覷。若說世子府“長耳”“樹明”之手段,今天下世子府第二,無人敢稱第一。且不說神秘莫測、江湖敬怕的九宮門對其的鼎力協助,單說棋盤街之東的萬卷屋“狸叔手底經營籠絡的上千名遍插四海的耳報神”,和街西的瘦竹園“幾十名坐於茶園特定角落、受過特訓的順風耳瞽目琴師”,將這京城的一草一木瞭若指掌就足矣讓人洗目相對。但百密一疏,或者說出於尊敬和壓根兒沒想到,包括明皇的金翼、太子的線報、敖馬兩黨的探子,皆未想過將耳目插到杏林裡桃花環繞的弘文館,因而突然要他們找出送信人,談何容易。想到此,秋豪將唯一的希望寄託於三日前被擒獲的柳飛身上,步速不由加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