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秦五百年txt> 第104章 滅秦計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4章 滅秦計劃 (1 / 5)

二月初,雁門郡最西邊跟匈奴交界處,這裡前所未有的熱鬧。

在交界處的東邊,這裡有數不清的馬車,馬車上裝有鹽、布、谷等物品。

在交界處的西邊,有數不清的馬匹。

趙國和匈奴,在這裡進行首次交易,雙方都派了大量人員過來。

趙國的人要清點馬匹數量,並且檢查每匹馬,確保符合要求。

匈奴人對每輛車逐一檢查,確保貨物的數量足夠、質量符合要求。

使臣蒯徹也來了,跟匈奴左丞相交談著,雙方合作愉快,有說有笑。

花了大半天時間,雙方清點確認好數量。

由蒯徹代表趙國、由左丞相代表匈奴,雙方在交易文書上簽字蓋章。

隨後,趙國這邊的人,帶著兩萬馬匹原路返回。

一批工匠跟隨匈奴人往西而去。

——————————

六千匹匈奴良馬送到新鄭後,張良將之配備給最訓練有素的騎兵隊伍。

三國結盟,又聯合匈奴,讓韓國國家安全更有保證。

然而,自商鞅變法後,秦國始終是狼子野心,本身已坐擁關中巴蜀最肥沃和險要之地,還從未放棄過東出侵佔其他國家的野心,只要暴秦一日不滅,猶如利劍在懸。

張良為了韓國嘔心瀝血,日理萬機,大多數時間都很晚才回家。

今天晚上,張良又再待在家中書房。

他時而看向秦國地形圖,時而又冥思苦想攻入關中之法,時而又再想到如今韓國形勢。

張良掌控全域性,強勢推行商君之法,最終得以全面落實下去。

兩年多時間裡,韓國蒸蒸日上。

張良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他並不怕得罪人。

唯獨對國君韓成,張良有著愧疚之心。

他身為臣子,國家權力應當交還給君主,但為了變法能貫徹下去,張良又不得不緊抓權力。

衛鞅入秦,在秦孝公毫無保留的支援下,變法才最終得以全面落實,因為秦孝公壽命不太短,支撐到商君之法實行二十年後才死去。

反觀楚國的武吳起變法,楚悼王同樣全力支援變法,但變法只實行五六年,楚悼王便死去,這一死,貴族反撲殺死吳起,新任楚王摒棄吳起之法,楚國崛起只是曇花一現。

如果國君不全力支援變法,或者支援變法的國君過早死亡,都有可能導致變法夭折

變法有很大風險,張良經過深思熟慮,為確保變法長期堅持實行,決定不先把權力還給國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