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昭宗四朝元老> 第288章 恩威並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8章 恩威並用 (1 / 2)

“臣以為對嗢末部落應當以安撫為主。”裴樞的聲音在務本樓內迴盪著。

雖然已經有三十多萬人湧進隴右,加上原來的二十餘萬萬“獍梟”,漢人在當地的人數上已經達到六十餘萬。

看著很多,但要把他們平攤到整個河西走廊地區,又會變得微不足道。

於是朝堂上的意見就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可以利用嗢末,至少他們曾經是漢人。

如果全部轉化,即可多出近百萬的人口,這對整個河西走廊而言,簡直就是天大的福音。

裴樞就是這種思維的堅定擁護者,現在只要議論隴右的局勢,他都會強調一次自己的看法。

“職下認為此例不可開,嗢末雖然曾是漢人,或者大部分曾經是漢人。但在百多年之後,他們對大唐已經沒有絲毫的認同感。”張濬說道這兒,從身上拿起了一張紙,念道: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此為鹹通十年進士司空圖所作的河湟有感,說的也不過是近二十年間的事。此前看朝廷羸弱,那些嗢末人便數典忘祖,誠心侍奉吐蕃。現在看朝廷強盛,又想搖身一變成為大唐的子民,並安心享受朝廷給予的種種好處。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是以,職下以為想要投誠可以,他們要麼往攻高原吐蕃,用那些人的血洗刷自己的屈辱。要麼滅盡河西雜胡,用那些人的血證明自己的忠誠。但有一種人永不赦除,即沾過漢人鮮血的逆賊,哪怕逃到天涯海角,大唐軍隊都要將他們無情的誅殺。”

“張總參謀長也太斤斤計較。”裴樞道:“嗢末失陷吐蕃,是朝廷有負子民,並非子民先負於朝廷。今日讓他們迴歸懷抱,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哪還能驅使他們對外殺敵。否則朝廷就成了借刀殺人的兇手,與外界那些兇狠殘暴的藩鎮又有什麼區別?”

聽到這番話,李曄冷冷說道:“裴樞,此地為商議國事之處,並不是清流聚集議論的場所。只要闡述利弊即可,別搞道德綁架。”

“臣孟浪。”裴樞只得致歉。

李曄道:“繼續。”

張濬道:“對於嗢末,朝廷確實有失責之過。但在其後,他們也積極配合吐蕃進攻漢地。朝廷不追究此事已經是寬大,又怎麼能夠法外施恩?職下以為可以比照獍梟,只要殺敵立功就可以恢復身份。否則,入夷狄則夷狄,也只能以異族對待。”

裴樞當即反對道:“歸義軍如今只是苟延殘喘,自保尚且不暇,更不可能幫助朝廷經略河西。陛下,但憑朝廷的力量根本無法左右河西的局勢。再把潛在盟友逼到對裡面,朝廷只會舉步維艱。如果北方回鶻、高原吐蕃聯合用兵,則朝廷在西北的部署必然化為泡影。”

張濬笑道:“我可不知道回鶻、吐蕃還有聯絡,他們就算聯合起來又能如何?回鶻進攻歸義軍都以慘敗而歸,進攻朝廷那更是痴人說夢。只要下旨讓朔方、天德、振武三鎮出兵,回鶻牙帳就得搬家。吐蕃更不必說,近30年來天氣逐步寒冷,族人連溫飽都不能解決,又拿什麼和朝廷拼命?

裴尚書是玩外交的,不會連這個都不知道吧!或者你已經怯懦到了骨子裡了,覺得漢家子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娘炮,連幾個野蠻胡人都不是對手吧!如果這樣的話,我建議你到軍隊看一看,看看漢家兒郎是如何作戰的,這有助於治療軟骨病。”

“哈哈哈。”總參謀部列席會議的人,紛紛大笑起來。

看裴樞又要反駁,李曄擺手道:“真理越辯越明,現在已經有結果了,內閣也該拿出個辦法來,從今以後就按照那個方針執行,不要再浪費時間了。”

裴樞當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所說的其實是內閣中大部分人的意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