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秀寧和李菲兒的印象中,鹽除了做飯以外,好像沒聽說有別的用處。
說也奇怪,原本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居然出現了變化,一些淡黃色的物質出現在鍋裡。對於沒有化學知識的二女來說,那是憑空出現,處處透著神秘,對她們來說,學習化學這種學問,更有興趣了。
望著二女那副吃驚模樣,李羽很是理解他們的心情,解釋起來:“秀寧,菲兒,剛才加鹼是為了皂化,當油份在火鹼溶液中長時間煮沸就達到閉合狀態。我現在加入鹽,是為了把皂粒和水分開,這一步叫鹽析。”
李羽看著二女似懂非懂的神色,又道:“我加入的鹽越多,鹽析出來的皂粒就越多。”
一邊說一邊把鹽往鍋裡不停的撒。正如李羽所說,淡黃色的皂粒越來越多,到後來厚厚一層漂浮在上面。
經過鹽析之後,皂粒在上層,下層是甘油和水的混合物,分層非常明顯。這狀況和豆腐與水的區別差不多,要分開很簡單。
只要有一個盛器裝一下皂粒就成,李羽拿起瓢把皂粒舀在水盆裡。把皂粒舀完,
“甘油是肥皂裡的主要副產品,其用途非常廣泛,可以入藥,也可以做成藥品使用,其效果非常好,而且在果子酒裡面加幾滴就可以去除澀味。”
“不過想得到甘油比較麻煩,必須得過濾了,還需要蒸餾,這些聞著有些臭水,先存進罈子裡吧!以後再用。”
二女也不懂,主要看香皂是怎麼做的,看著好像變戲法一樣,只是感覺很好奇,別的她們也不加理會。
皂粒舀完,鍋中還剩下一些渾濁的皂質和底層的鹼性廢液,李羽把這些中層渾濁之物撇出,舀進另一個盆子裡。
水沸騰之後,李羽任由煮下去,煮了差不多小半個時辰,這才把皂粒舀到乾淨的盆裡,沸水拎去倒掉。
把鍋清洗一番,再加入清水,把皂粒加進去,煮沸加熱。煮了一陣,把皂粒和水分離,再加入清水煮。
這麼做是為了把殘留的甘油、火鹼、色素以及皂膠去掉。兩次煮沸之後,皂粒已經很均勻了,李羽知道火候到了,把松香撒到鍋裡,用棍子攪勻。
再加熱了一會,松香味開始散發,香氣四溢,香味四處飄散,聞著就提精神,李菲兒猛吸幾口:“真香!這松香比以前聞起來更香了!”
加入松香是為了增加香氣,要不然怎麼叫香皂呢?唐朝沒有香水,更沒有我們現在使用的香精,要增加香氣只能選取大唐現有的香料。
其實空間裡就有各種香精,李羽暫時不打算拿出來使用,讓她們慢慢逐漸適應,等以後她們再見到新東西時,她們就不會吃驚。
李羽舀起香皂倒在模子裡。用一塊木板把模子裡的香皂剷平整,再把蓋子放上去,用手壓壓,感覺壓的不夠結實了,再把幾塊石頭分幾個點放上去。
“李羽,這就好了?”李秀寧盯著模子問道,最後又開玩笑道:“做香皂簡直和跟做豆腐一樣呀!”
“嗯,等凝固和冷卻好就成了,估計還得等半天以後才行。”
李羽說完,再次開口問:“說起豆腐,你們知道哪裡有滷水沒有?”
李秀寧應聲問道:“要滷水幹什麼?”
李羽再次解釋:“滷水和那個盆子裡的廢料融合後可以做成蠟,質量好,無油煙,比市面上石蠟、蟲蠟質量更要好,僅次於最好的牛油大蜡。”
“東香你們回別院去拉些滷水,快點。”李秀寧沒想到最後的廢料,竟然可以做出蠟,連忙對著外邊的侍女喊道。
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幾個侍女把滷水給送來了,李羽把兌好的滷水加入其中,放在火上用力攪拌加熱。
不多時,盆中的廢料豬油再次發生了變化,逐漸凝固。
李秀寧和李菲兒反倒是蹲到蠟盆前好奇看著做蠟,看了一會,李秀寧問道:“蠟就是這樣做出來的嗎?”
李羽懶得在解釋,就讓李菲兒取來一段棉線,用竹筒做模子,現場做出了一支蠟燭,並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