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這就是你說的磨盤?其實吧,小時候我也見過石磨,只是它們長得怎麼和我記憶中的不一樣呢”?
三人來到目的地,一片空曠的場地上孤零零的站著幾個石墩子,這就是胖山所說的磨盤,寧夏圍繞著其中一個細細打量,發現和自己所知的截然不同。
小時後南方農村奶奶家裡就有一個小石磨,每年放暑假他都要回奶奶家,寧夏特喜歡奶奶用玉米做的漿餅,那是他兒時的味道。
奶奶家的石磨很小,可是很圓,磨身被固定在一條有些年代的木凳上,分為上下兩個磨盤,寧夏和奶奶各自坐在凳子的一頭,把新鮮的嫩玉米粒放在石磨孔中,一轉動就會有玉米漿流到事先準備好的容器裡。
最後經過反覆的過濾,把玉米殘渣去掉,用玉米衣包裹玉米漿蒸熟,就是一道最美味的美食,漿餅幾乎貫穿了寧夏的整個童年!
或許這也是睹物思人吧,雖然眼前的大滾石沒有小圓磨那般嬌小可愛,不過從它的身上卻也可以回想當初,彷彿奶奶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那般。
“這叫滾磨,依你所見就是這個大圓石,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它可以得到我們要的麵粉”胖山上前拍了拍這個龐然大物,非常肯定對寧夏說道。
“我看了一下它的工作原理,的確可以把麥子研磨成份,只是想把它推動我估計會很費力氣”。
這個被叫做“滾磨”的大塊頭,物如其名,就是要用滾的。
首先把麥粟放在石床上,然後用人或者牲畜來給力,使其滾動起來,經過反覆碾壓,便可以得到去殼的麥粟,只是滾石重量太大,去殼之後的小麥估計也是半粉末狀。
不過現在他們要的就是粉末,越粉越好,既然知道了操作步驟那便開始吧。
他們準備把小麥和粟米分開研磨,放上小麥後寧夏用了很大的力才推動了轉把,沒兩圈下來某人就累得不行。
“靠,不行了不行了,老哥上!”
重力活當然還得相同重量級的人來幹了,胖山幹這個應該是好鋼用到了刀刃上。
本以為他可以多堅持幾圈,結果卻發現還是自己想多了。
“哎喲,怎地這般笨重,老弟,老哥也不行了,不行了”。
唉,果然好東西都他孃的不容易得到,還是換自己來吧!
兩人輪流切換,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要的小麥面製作完成,雖然比不上後世的製作工藝,但寧夏覺得應該足夠包餃子了,想來也不會輕易散掉。
收取好小麥,又換上粟米,可是他兩已經沒力氣了,看著兩個壯漢坐在地上杵著腮幫子犯愁,魅很想說一句沒用,但是轉念想了一下還是沒說出口。
“給”。
“你要去哪”?
“看著”。
寧夏滿頭霧水的接過魅手中的狗繩,一臉懵逼的看著攬袖子的人。
“她這是要推磨的?!……靠,這種力氣活哪能讓一女生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