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個東西,怎麼看都像是她經常在開會時候會用到的3d立體投影啊。
“是也不是。”
靈的聲音在耳旁響起,讓於一葉眉頭微皺,不過隨即又平復了下去。這靈不就是一如既往的這樣讓她糾結嗎?倒不如聽聽它接下里的解釋,著急可是證明了沒有什麼用的。
見於一葉沒有像之前一樣緊張兮兮的催問到底是什麼,靈也失去了繼續逗於一葉的性質,便是將這個積木和3d立體投影之間的差別說給了於一葉聽。
靈說的簡單,所以很快大概的情況於一葉也瞭解了一個清楚,就是說這積木的精度肯定是沒有3d立體投影的精度高的,畢竟是給小孩子玩的,而色彩的鮮豔程度絕對是沒有毛病的。
有研究表明,在幼兒期的時候,孩子們大多是喜歡色彩豔麗明快的東西,尤其是對比很明顯的顏色。而等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對顏色的喜愛將會更加偏向於柔和,等到年紀更大了以後,孩子們漸漸成人,便是對顏色的敏感趨近於度將會向複色過度,然後越來越趨近於黑色。
而這個積木房自然是為兒童幼兒準備的,為了增強他們的認知,以及防止他們吞嚥玩具,或者是將玩具搞得滿地都是,所以才會做成這樣鮮豔明快的樣子,要比3d立體投影的顏色還要鮮亮。
還有的區別的就是,因為小孩子需要的是感知來認識世界,所以不可能讓這些小孩真的在一開始上手就抓積木抓不到,要不然絕對是會將這個投影屏給拆了。
所以,這個積木是需要帶上手套來完成工作的,這個手套上是有感測器的,在小孩子接觸到這個積木的時候,會給出反饋,讓小孩知道,哦,我抓住積木了。
3d立體投影就不需要這東西了,畢竟都是成年人操作,動動手指的事情,一下就搞懂了。
在操作上便是有這樣不同的操作。
而玩法上,只要是在這個投影屏上,那就能夠建造出各種各樣的積木房,當然,肯定不能違背正常的力學結構的。想將這個積木房推倒隨時都可以,反正也不會讓積木散落一地,相反的這些積木在倒塌以後還會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充分滿足了熊孩子們的破壞慾。
對此於一葉表示,這真的是用來應付熊孩子的利器。
“我覺得以後應該給有熊孩子的家裡準備一個帶打)孩子機器人。”
看於一葉說的這麼的官方,如果不是靈耳朵比較尖,怕是真的會忽略打和帶的差別。
“使用者,這個沒用的,要知道,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般來講是會有一個熊家長的,這東西,你想是沒有用的。”
“很多東西都是家庭教育才能來帶的,你就說這些熊孩子進入社會之前,尤其是大學之前,除了住校的,那都是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時候多,更不用說真正奠定基礎的兒童期。”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使用者你所在的這個國家,可是有著很多有智慧的語言的,一些東西就是從小奠定基礎的,由他們的父母或者是其他的親人。”
這話說的,好像是有些道理。
這讓於一葉想到了前些日子看到的一個新聞。
一個男人,在追求一個妹子,可是妹子不喜歡他,就拒絕了,但是那個男的不死心,繼續追求,妹子依舊拒絕。
看到這裡,正常人都覺得那肯定是知難而退啊,人家妹子不喜歡你你還追什麼?
只可惜,這樣的正常人思維,在那個男人的身上並不存在。
他選擇了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在找到女孩子的工作地點以後,用甩棍毆打了女孩,而且,這不是第一次。
而他在毆打女孩子的時候,甚至還在口中叫囂:【我從小到大想要的東西就從來沒有得不到的!得不到的就要毀掉它!】
想不想一個要玩具求而不得,哭鬧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