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次地震來的極為突然,需要“第一時間先救人”。但災後的重建卻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無論是災民的安置還是災後的重建都需要大筆的錢財,李路在面對記者採訪的時候,提到了這個問題,他說不管多麼困難,他一定要咬著牙和災區百姓同甘苦共命運,挺過這個難關。
李路的話引起了英國百姓的強烈共鳴,由於李路多年的漢化工作給力,百姓們都認同華夏民族的基本觀念,在大災難來臨的時候,英國百姓們選擇團結在李路周圍,共赴難關,報紙上的一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立刻點燃了百姓的那顆善良的心。
英國的百姓掀起來了轟轟烈烈的捐款運動,上到王公貴族,豪門顯貴;下到平頭百姓,普通人家;都紛紛慷慨解囊,湧現了許多感人的事蹟。
一位紡織女工手裡拿著一張面額為一百兩銀子的飛錢,帶著孩子來到民政司,找到有關人員把飛錢遞過去,並且說道,“北面的娃子們沒了爹孃,陛下既要操心國事,還要養活這麼多孤兒,我一個婦人也沒啥幫得上忙的,這五十兩飛錢就當我們娘倆的一點心意,請您代我們娘倆把錢送到那些需要的人手裡去……”
工作人員看看這個紡織女工,他認識,這個叫周蕙孃的婦人前幾年男人戰死成了烈士,她為了自己的孩子不受氣,就沒有再嫁,一個人拉扯著娃子,雖然每個月都能得到一筆亡夫的撫卹金,但是周蕙娘都把錢存了起來,她過的很是簡樸,可今兒這個婦人卻拿出來了五十兩錢,這不是一筆小錢啊,這筆錢都能在碎葉置辦一個小院了。
“蕙娘,你該不是把錢全取出來了吧??”工作人員驚訝的說道。
“呵呵呵,娃他爹的撫卹金我沒動,這些錢是我當織娘攢下的錢……我一個婦人,也不懂啥大道理,我只知道陛下對我們這些百姓好,他和北邊的百姓們有了難處,我能做的也只有這麼些了…..”
捐款的不僅有周蕙娘這樣的紡織女工,就連小孩子也參與了進來,康州道門學校的一個叫劉龍的小娃子,他的父母前幾年就去世了,一直靠道門還有民政部門的資助幫助上學,當他聽到大地震的訊息後,將自己幾年來撿垃圾積攢的錢全部捐了出來。他說:“我是一個孤兒,知道失去父親母親的痛苦,現在災區的小夥伴們比我更不幸,希望這點錢能幫助他們早日回到校園。”
普通人尚且慷慨解囊,那些富商就不用提了,他們出錢的力度更是超乎人們的想象,可以說本來就很團結的英國,因為一場地震,上下變得更團結,凝聚力更強了。
可就是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救災的時候,有人卻在不安分了,這些人就是儒門的死忠,他們認為之所以會發生如此慘烈的地震,那是因為李路不尊孔孟,不修德業,僭越稱帝,還妄動刀兵,惹怒了上天,才降下了懲罰。
幾個腐儒甚至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要求李路下類似於“罪己詔的東東”,全面修正英國國策,廢除他們認為的偽帝號等等,那意思就是必須按我們儒家說得來,不然你看,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李路你要是聽從了我們的教導,你就是聖君,如果不聽,你就是桀紂一樣的暴君,就算你再努力救災也於事無補。
儒家很擅長拿地震說事,司馬老先生的《史記.周本紀》裡記載了周幽王二年的岐山地震,據老先生的記載,當時的太史伯陽甫認為,“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
他的大概意思是,這是周朝快要滅亡的跡象。天地間的陰陽之氣,是平衡有序的;如果亂了,陽氣沉伏不能出來,陰氣壓迫著它使他不能上升,所以就會有地震。如今三川地區發生地震,是因為陽氣不在原位,而為陰氣所鎮伏。
周幽王是華夏曆史中有名的一個昏君,好色之徒,“千金買笑”就是他弄出來的。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後宮美人之一褒姒,就是他的寵妃。周幽王對褒姒的寵愛程度到什麼地步?竟然把自己的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都廢了,冊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
當時,太史伯陽便說過“周王朝有要大禍的”話,並把周國陰氣太重,陽氣薄弱,導致地震,歸為周幽王過分寵幸褒姒所致。後來儒家就經常那這件事說事,如今諾州大地震發生之後,他們認為這是他們儒家的一個好機會,就開始和後世的某些無良公知一樣,開始變著花樣抹黑李路和抗震救災的英軍將士,這次他們試圖讓李路下罪己詔只是個由頭而已。
他們之所以會要求李路下“罪己詔”。那是因為儒家認為天、地、人三才為一體,地宜寧不宜動,地若“不寧”有動,說明陰陽失調,或與人君失政有關,是上天給予的懲罰和告誡。所以,作為一國之君的帝王,要趕緊承認錯誤,把罪過攬下來,以獲得上天的寬恕,避免上天再給人間降災,減輕災民的不幸。
這樣的“罪己詔”在歷史上可不少見,第一次因為地震下了罪己詔的皇帝是漢宣帝,《漢書.宣帝紀》記載,劉詢是這樣說的,“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業,奉宗廟,託於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壞祖宗廟,朕甚懼焉。”劉詢想表達的意思是,地震是天地神靈發出的警告,是我劉詢沒有安定民生,我現在很恐懼。
顯然,下“罪己詔””做法,對抗震救災而言並沒有什麼直接的幫助,但一直到清朝滅亡,封建皇帝們都願意這麼做。他們為什麼會下罪己詔,作為穿越者的李路是一清二楚,這些罪己詔看似是這些帝王的心裡話,但實際上是忽悠所謂上天和欺騙百姓的把戲,主要是來安撫災民的情緒的。
“這些腐儒又不安分了,他們以為可以藉著地震要挾朕?哼,不好意思,朕要告訴你們,你們怕是打錯了算盤……”李路冷笑著說道,他想了想刷刷刷寫下了“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十二個大字,然後刷刷刷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地震科普文,最後拿給隨行的李松益,“拿去讓報刊頭條發表朕的文章……”
“陛下,要不要臣警告下他們這幾個狗東西??”看到幾個腐儒竟然要挾自己的陛下下什麼狗屁罪己詔,李松益怒了。
“不用理會,朕是否有罪,百姓們心裡都有桿秤,朕好不好他們最清楚……”李路傲然說道,“狗咬了人,難道人還要咬回去不成??”
當李路的那篇地震科普文在報紙上登出來之後,英國百姓們紛紛表示還是陛下說得對,這是自然災害,不是什麼狗屁天罰,一個腐儒看到李路的文章之後,勃然大怒,“昏君,你妄自稱帝,擾亂天數,這才招來了天罰,你不思悔改,還敢狡辯….”
老傢伙還沒說完,就被幾個脾氣大一點的退役老兵聽到了,他們也勃然大怒,“老東西,你敢褻瀆我們陛下,朕特麼的活膩了…..”
“是啊,要不是看在你一把年紀份上,老子今天非好好教你做人不可…..”
在他們的帶領下,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把這個腐儒說的無地自容,他一口氣沒上來,被活活氣死了,因為他貶低李路,所以他的家人也只是偷偷地為他收屍。
這個腐儒的遭遇不是個例,可以說在李路的英國,腐儒們完全沒有生存的土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