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細胞去核是很難的。
50年代的時候很難,80年代也很難,到了21世紀以後,依舊很難。
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人,不管是本科學歷、碩士學歷還是博士學歷,只要能掌握細胞去核的方法,就能輕輕鬆鬆的在任何一所全日制大學裡,找到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
像是王良才同志,如果現在出國去的話,很容易就能找到年薪4萬元的教職。
如果做一個類比形容的話,給細胞去核再注核的工作,就像是在醫院裡做心臟手術,有比心臟手術難度更高的手術嗎?當然有。
但是,要講普遍性和知名度,還是心臟手術更引人矚目。
王良才就是實驗生物學裡的心臟科主刀。
他的成功率並不高,但是,能在顯微鏡下,一點點的擺弄細胞的位置,再小心翼翼的吸去細胞核的人,全國都沒有幾個人。
王良才在實驗室裡做了幾天的時間,大家紛紛表示佩服。
實驗室和工廠一樣,是最能體現出能力的地方。
因為大家做的都是實物,工作場所又在同一個地方,做出來的東西好不好,根本用不著你炫耀,張眼睛的都看得到。
事實上,看得到的人為了顯示自己的眼力,還得幫忙做宣傳。
因此,實驗室裡做的好的強人,就像是工廠裡做的好的八級工七級工一樣,很容易就被發現,然後很容易得到吹捧。
再加上王良才年紀較大,為人謙遜,沒多長時間,連科研狗們都習慣找他去請教了。
“王教授,能幫我看看這個嗎?”
“王教授,我用電子掃描出來的影象,總有塊白斑,您能幫我看看嗎?”
“王教授,我最近有個設想,是這麼來著……”
“王教授”聲聲入耳,卻是聽的谷強極不自在。
曾幾何時,這些問題可都是向他谷強大人來請教的……至少,部分問題是來向他谷強大人來請教的。
雖然當時覺得挺麻煩的,可是,再煩也是自家的狗啊,現在去添別人的大腿是怎麼回事?
“教授,我想申請多一點的機時。”谷強按捺不住,繞過大工作區,找楊銳討要起了政策。
楊銳永遠的低頭看論文的表情,只抬了一下眼皮,問:“你的機時不夠用了?哪種?”
“倒置相差顯微鏡,另外,脈衝儀,我也想要多一點機時。”谷強趕緊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