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學組繼續前進,以相似的流程,完成了宿舍區的六名老師的拜訪,然後又浩浩蕩蕩的下山,繼續拜訪住在西堡鎮的四位老師。
整個西堡鎮地區,都被震動了起來。
除了過年,當地有些日子沒這麼熱鬧了。
隨著第一掛鞭炮的響起,開始有孩子,接著是年輕人和大人,追隨著銳學組的腳步,跟著看他們如何拜訪西堡中學的老師。
於是,西堡中學的老師們的名字,也因為圍觀群眾的口口相傳,迅速變的令人熟悉。
柳光榮。
馮沙。
莊牧生。
……
在這個訊息封閉的年代裡,報紙和收音機就是他們所能接觸的全部公共媒體了,除此以外,人們只有八卦和故事來做娛樂。
什麼論壇,什麼qq,什麼微信,什麼自媒體,這個年代通通都沒有。就連電視都少得可憐,節目也非常少。
本地中學的老師們,哪幾個更好,本身就是個不錯的故事。
到了最後,因為圍觀的人太多,以至於驚動了鎮政府和派出所,一些警察帶著手銬上陣,才將好似遊行的隊伍分隔開來。
好在派出所的所長就是楊銳的姑父,教育了楊銳兩句,就將他們給放回去了。
聲勢已起,也不用楊銳多做什麼。銳學組諸人招呼一聲,開始打到回府,鎮裡的興奮卻才是剛剛開始。
不少人都跑到老師家裡去打招呼,一個鎮裡的人,本來就沾親帶故的,要找個理由聊天,那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論有沒有被拜訪,老師們都很高興。
發現自己做的事有意義,這本身就是一種令人興奮的要素。軍人可以拿著微薄的津貼駐守高崗,華人科學家可以放棄國外的優渥條件毅然回國,革命者可以提著腦袋為理想而戰……
金錢不會是人生唯一的推動力,但做有意義的事,或者說,讓自己做的事有意義,是人生所必須的動力。
楊銳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身處鄉鎮的老師們,需要的是什麼。
事實上,即使沒有獲得鞭炮和鞠躬待遇的老師,也微笑的看著眼前發生的景象。
全部儀式結束,回到西堡中學已是傍晚時分,楊銳讓人取了10只肉罐頭,加入到了銳學組豪華晚餐。
在全面豎立了銳學組的形象以後,他也不再顧及人們的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