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你在審稿啊,東京大學的教授的論文?”隔壁實驗室的老王遊蕩到了實驗室裡來。
大學實驗室都喜歡集中到一起,因為能共用資源,比如養小白鼠的房間,公用的大型顯微鏡等等,距離太遠就太麻煩了。
老王是做生化的,距離凝膠實驗室不遠,沒多長時間,就從同事那裡聽說了楊銳做審稿人的事。
不過,傳言總是容易誇大其詞,老王趁著實驗空閒,就過來當面詢問。
楊銳正在看稿子,就被dian了名,勉強記得老王的臉,只好笑著回了一句:“是。在審稿呢。”
老王diandian頭,自己搬了個椅子坐楊銳對面,問:“東京大學的教授寫的論文,寫的啥?”
“東京大學的教授又不是外星來的,該寫啥就寫唄。”楊銳無奈道:“往期刊物上,東京大學的論文不少吧。”
“平時看論文的時候,也沒特別注意啊,現在回想一下,也不知道哪篇論文是東京大學的教授寫的了。”
楊銳心想:這說明你是弱雞啊,掃論文不掃作者能理解,看了多年論文至少知道自己領域內的知名學者是哪裡出身的吧,又或者,你純粹就沒有聯絡過其他學者?
可惜老王是學校的老師,讓楊銳不能盡情的嘲諷,事實上,是一dian嘲諷都不能。
於是,楊銳只好進入無聊對話狀態:“論文寫的是離子膜的東西。”
“離子膜和你寫的鉀離子關係很深呀。”
“估計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所以讓我審他的稿。”
“外國的期刊還挺敞亮的啊,看你有本事,就讓你審稿。”老王半開玩笑的恭維了一句。
“咱們是編審制嘛,老外是同行評審,只要是同行就行了,審個稿子,用不著興師動眾的。”
楊銳的謙虛讓老王的心情好了許多,大家都是做科研的,他堂堂一名大學老師,還都沒有審過外國論文呢。
當然,北大里沒做過審稿人的老師也不在少數,尤其是沒有在國外期刊發表過論文的,以國內的編審制來說,他們就算審稿,也多半掛不上自己的名。
人無我無算不得事,人有我無才難受。老王看著楊銳面前的論文,又說了兩句閒話,心裡嘆口氣,面上笑著說:“你忙著,我走了。”
“哦,我送送您。”楊銳低頭看了眼論文,屁股緩慢挪動。
“別送了,你忙你的,好好審。”老王低頭出門去了。
楊銳鬆了口氣,重新坐回到了位置上,又從上一段開始看論文。
日本人的英語論文倒不像是他們的口語一樣難懂,語法等方面都是相當好的,就是囉嗦的要命,論文結構方面,也總有一些違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