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之神級學霸小說> 第八百二十九章 分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二十九章 分配 (1 / 3)

楊銳對託拜爾斯開出的條件也是很有興趣。

30萬美元的確不多,但怎麼說都是美元外匯了。

而且,這筆錢是對楊銳來說不多,不是真的不多。

換算成人民幣,怎麼也能當百八十萬來用了。放給離子通道實驗室的任何一名或者幾名研究員,都能將之興奮的半死。

更重要的是,託拜爾斯代表美國能源部放出的這筆錢,給楊銳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現如今,能從美國人手裡拿到經費的外國實驗室還是不多的,算上歐洲的實驗室也是不多的。而經費這種事兒,它其實是有慣性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者找經費,就像是找工作一樣,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難的,你得拿出太多太多的東西來證明自己,就好像學歷、成績、獎項、證書……

但是,當第一份工作被得到了以後,再要找第二份工作的話,就用不著各種有料無聊的前序證明了,只要證明自己在第一份工作中的成果即可。

對80年代的驕傲美國人來說,一名亞洲人的學歷、經驗、學術能力都是不重要的,反而是一筆美國資金的注入,會讓人更想知道為什麼。

若是能有相應的成果的話,再想拿第二筆美元經費就容易的多了。

包括美國能源部,國立基金會或者私人捐助機構都會將曾經得到過美國經費的楊銳,看做是普通而正常的候選人,而非一名不知道怎麼回事的亞洲學者。

在學術領域,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

比如有美國留學經歷的學者,即使回到了中國,也特別喜歡申請來自美國的經費,或者與美國學者合作。

一方面,相比國內清粥似的學術經費,美國的經費量大管飽,另一方面,美國的經費程式明晰事兒少,然而,這麼誘惑人的經費,為什麼是有美國留學經歷的學者才申請?中國本土學者申請的為什麼就那麼少?難不成,中國本土學者的水平就一定比美國留學回來的低?

從統計上來說,自然不可能如此。

正確的理由,就是經費的慣性。

對一家美國機構來說,將錢給一個新人,顯然是會有各大的風險的,他們更願意將錢交給熟悉的,至少是其他美國機構熟悉的學者。

這與銀行喜歡放貸款給還過貸款的人是一樣一樣的。

在美國申請過經費的人,回到中國或者去往非洲,一樣好申請經費。

沒申請過的,您就慢慢熬吧,沒啥特殊點的地方,申請書或許連基礎篩選都過不去。

有人會高喊,誰都有第一次,你不給我機會――呵呵。

對楊銳來說,第一次從美國人手裡拿錢,30萬美元的自由資金,要比500萬美元的投資性的資金有意義的多。

而這筆錢,他用在離子通道實驗室,也比自己用掉更有價值。

高階實驗室都是用海量經費養出來的,以楊銳而今的條件,他若是想要在高階實驗室裡工作是很簡單的,包括達爾貝科這樣的諾貝爾獎得主中的牛人,都會想方設法的滿足楊銳的科研需求,條件會好的驚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