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整日裡呆在實驗室裡,觀察著來訪者的動作和狀態。
姜志軍也沒有走,時不時的問楊銳兩句,試圖瞭解其中的內涵。
楊銳不厭其煩的解釋,不過,他觀察的要點,和姜志軍是截然不同的。
姜志軍總是著眼於誰做的更快,誰做的更準確,楊銳則是看誰的實驗水平更高。
或者說,是誰的實驗技術水平更高。
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等等,終究是是一種技術。
技術成熟了,其實也就不值錢了。
後世能做試管嬰兒的醫院要多少?能給牛做胚胎移植的就更多了,幾乎正規學校培養出來的獸醫,歷練幾年,都能給幾百上千只牛當爹了。
不過,這是技術成熟以後的結果。
80年代的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的技術可不成熟。
不管是要使用它,還是發展它,都需要極高的實驗水平來實現。
楊銳現在尋找的,就是這樣的研究員。
當然,他不指望有人的技術能強到獨立完成某個專案,雖然言語誇張的那位谷強同志,號稱三天時間能完成胚胎分割的實驗——楊銳對此是完全不信的。雖然用不了幾年時間,中國的生物學家,就已經把小鼠、家兔、山羊、綿羊、豬、牛等動物全部做過了胚胎分割,小鼠、綿羊和牛還做了四分割,但那時候的技術也比現在要簡單了。
就目前的條件來說,能完成牛胚胎兩分割的研究員,還是極少的。
所以,楊銳主要盯著的,仍然是研究員們的表現。
到了晚上10點鐘,陸續有研究員提出休息。
楊銳立即安排道:“地方已經準備好了,就在咱們北大的招待所,四個人一間房,每人都有一把鑰匙。大家跟許主任登記一下就行了。另外,明天早上,實驗室六點開門,早飯也是這個時間,需要繼續做實驗的人可以?時過來。”
“怎麼就算是面試結束了?”老張年紀大了,明顯有些熬不住了,也不想明早再來繼續了。
楊銳道:“任何時間。你覺得自己的工作完成的,給許主任說一聲,登記一下就行了。”
“那我現在結束了,其他人不結束,怎麼算?”老張追問。
“我們的評價標準,不以專案完成度來決定。”
“標準是啥?”
“專案中的表現。”
“表現怎麼能算標準?”老張很是不服氣。
楊銳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