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悖然大怒,道:“君一心想平定西夏,但西夏過後,又是回鶻,可有了時?”
不要小看了這句話,頗迷惑人的。
“司馬公,君修這本史書,可記載過大非川地形,”王巨也不等司馬光回答了,他翻了翻,果然沒有記載,但沒有關係,還有新舊唐書呢,王巨指著其中的一段,那就是大非川在唐朝時還是一個水草豐美的場所,許多地區多湖泊沼澤,導致唐軍一度運輸十分不便。
“陛下,諸位,司馬公,這就是唐朝的大非川,但現在的大非川呢?大半地區都成了戈壁灘,人類都無法生存了。黃河在我朝惡化,實際整個西方水土都在惡化,因此西夏與西域的回鶻國交接不大,中間隔了太多的沙漠戈壁。吐蕃高原亦是如此,唐末後強大的吐蕃國四崩五裂,不僅是宗教因素,也是因為水土惡化,導致其不能聯為一起,不能聯為一起,就不能構成一個團結的國家。所以我當時拿下大理,都沒有考慮吐蕃因素。惡化的不僅是西部,還有陰山之外,陰山之北生活著北阻卜,可因為水土惡化,人煙稀少,不能對遼國構成威脅,同樣也不可能對西夏構成威脅。”
水土惡化不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宋朝拿下西夏,卻是一件好事,這些水土惡化的地區,將會成為一道天然的長城。
要麼就是湟州吐蕃,阿里骨不是一個東西,但湟州吐蕃自董氈死後,已經不能擰成一股繩。
所以司馬光所說的在宋朝根本不能成立。
王巨還舉了一個例子:“司馬公,章質平擊敗蒲甘國,但為何沒有用兵蒲甘國。一旦拿下蒲甘國。儘管陸路商運成本高,但比海路生生節約了一年時間,甚至直接拉動了巴蜀的經濟。不能治就不能佔領。這就是我的宗旨,所以我擊敗占城後。同樣沒有將佔城佔領。在軍事上,我比你清醒。”
這不止是王巨頭腦清醒。
如果拿下西夏,西北又沒有多少強敵存在,更無司馬光所擔心的擴張空間,那好處會有很多的。
不僅是會有一個優良的牧場了,僅是軍費一項,一年就可以節約一千多萬貫。
但王巨又說了一句話,打斷了大家的想法:“司馬公。你多次說我朝稅賦收入之眾,史無前例。似乎好象是……但你弄錯了一條,西漢有幾萬貫便是鉅富,但在我朝,沒有百萬貫,則不能稱為鉅富。即便我朝不徵任何稅賦,因為豪強兼併,如果朝廷不做措施防範,貧困百姓活不下去了,仍會揭竿而起。實際祖宗所說的齊人。我也說齊人,只是一種理論上的齊人。”
“我從來沒有否認集英集團的統治權,以及享有的各種利益。但為何祖宗說齊人。我也說齊人,非是取締精英集團的種種待遇,而是讓精英集團稍稍寬鬆一點貪婪,讓貧困百姓能活下去,能有一個溫飽,這樣國家才能穩定。”
司馬光更怒,說:“王巨,你不顧百姓想法,以軍功脅迫陛下。成則罷,不成你可以去彼岸做海外王。然大宋怎麼辦?”
這才是最厲害的殺著。
王巨有沒有脅迫趙頊,好象真有唉。
而三千萬又可以看到王巨對彼岸的掌控力度。以及彼岸的實力。
趙頊本身又是一個多疑的人,司馬光將這個問題揭開,會對趙頊產生什麼影響?
王巨嘆了一口氣:“司馬公,我想說一件事,官戶免徭賦,這是前朝定下的規矩。但前朝官員有多少薪酬,我朝官員有多少薪酬。前朝有多少官員,我朝有多少官員權貴?這個免徭賦,指的不過是兩稅,而非是商稅。並且前朝指的免徭賦,是實邑宋朝官職後面常綴上封邑與實邑,封邑是榮職,食邑才是官員真正擁有的職田),但我朝不禁兼併,就連非實邑之外的田畝同樣也沒有徵任何賦稅。”
“你與許多士大夫皆說國家不能言利,但不言利,這麼多將士怎麼辦,這麼多官員薪酬怎麼辦?我不提將士的薪酬,如果恢復到唐朝的稅賦水準,連支付官員薪酬都不夠,國家又將如何?還有救災賑貧。記得熙寧初,國庫空空如也,河北大旱,你對陛下說,讓百姓回各州安置,實際就是將百姓遣散回各州家鄉等死。”
“都想輕稅,我也想輕稅,但問題不僅是稅輕重與否,而是餘下兩個因素,稅賦合不合理,豪強兼併嚴不嚴重。如果真象你所說的那樣,幾年後我去彼岸做一個海外王,又倚仗軍功脅迫陛下,成更好,不成與我無關,那麼幾乎達到了無慾則鋼,無慮則堅的地步了。但為何我執行政策時如此顧慮重重,比如推出紫鈔,比如讓里正備案,而非是官府派胥吏下去查所謂無主的山陵灘塗湖澤。還有,國家田畝五百多萬頃,看似超過了真宗田畝,然而將交趾大理與廣南西路改土歸流所得的田畝除外,還有多少田畝,這還包括了介甫公查出的大量隱田。國家有那麼多隱田,如果查出來,兩稅保持不變,百姓將會寬鬆多少負擔,為何我不敢觸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錯,紫鈔確實損害了一些豪強大商賈的利益,但因為銀行司所造就的商業環境,許多人只要不是那麼地頑固不化,實際這兩年收入非減反增。而且前段時間我就與陛下說過,雖看似銀行司讓更多百姓富裕,但並沒有從根源上制止貧富分化。民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未來我朝最大的隱患。但為何我沒有制止,當真沒辦法制止,主要害怕做得太激進,導致反對聲音強烈,反而害了大宋。”
“如果我真的想做一個海外王,又為何顧慮這麼多。還有,如果我想做一個海外王,為何這幾年誘勸彼岸商賈捐助這麼多金銀。朝廷已經派出官員去海外管理,也知道海外的情況,就那麼一點人口。除了地廣人稀之外,更不是到處充滿了金銀之地,相反。許多地區生活環境十分地惡劣。”
繞過來了……
其實司馬光這個問題看似是殺著,但不是。
即便司馬光不問。趙頊與一些有想法的大臣,也想到了許多,但他們不便問,不問,王巨就不好解釋。
司馬光問了,王巨反而藉機便於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