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去見永安帝,心裡也是忐忑不安的,本來永安帝是他父親夏恆的學生,也是他的師兄,兩人打小就認識,為君臣後也十分的相得,更成了兒女親家,真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直到出了廢太子的事,龍顏一怒的結果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夏侯再不敢對永安帝報什麼希望,可是永安帝卻又復立太子召他回京官復原職。
君心如此難測,夏侯一路都在尋思見到永安帝后該說什麼,是堅持自己沒錯?還是後悔頂撞了皇帝?
可能是考慮到夏侯要打面聖的腹稿,太子路上主要和尤少君說話,問他路上辛不辛苦,犯官們情況好不好?
“沒什麼,給龍舅辦差有什麼辛苦的,不過我真沒想到龍舅會讓我當欽差?”尤少君一直懷疑是不是太子點他的名了。
“你也不小了,父皇希望你能辦些實事,將來用你的地方多著呢。”這件事還真不是太子提議的,他才復立,只會比之前加倍小心,哪敢把與自己親近的人推上重要位置,讓永安帝再疑心他。
“江北他們的日子當然比不得在京裡,不過有歸義侯在,哪家也沒病死餓死誰,金家楊家例外……”尤少君順口似的說了金家誤會妻子使其自盡,楊家賣了兩個親生女兒就為了讓兒子吃好些,還有楊家居然還打上其他犯官家的主意,頭一個就是夏家。
姓楊的膽子夠大啊……太子算是記住那麼個六品小官了。
“對了,肖尚書那邊怎麼樣了?他跪著求我,問他的女兒在婆家過得好不好,我看著挺不忍心的……”尤少君是想了解京城對這種事怎麼看?
“肖尚書是五天前回來的,父皇讓他好好休息兩天再上朝,還派了太醫給他調養身體,結果肖尚書回來的第二天就帶著兒子去鄭家要人,把肖家大姑娘連外孫給接回來了,鄭家倒是想講和,肖家卻堅持要和離,還要告鄭家以妾當妻,試圖殺妻滅子,官司打到了大理寺,過兩天就該開堂審理了。”太子敘述得平淡,看不出他對此事的立場。
“肖尚書是個明辨是非的,不能共患難的人還做什麼親家,將來要再有事他們還得翻臉。”尤少君倒是公開讚許的點點頭。
夏侯一直注意聽著,對尤少君的表態也是很滿意的,夏家還有和曹家的官司呢,他就怕有那種是非顛倒的小人,會來勸他和曹家和好,把女兒依然往火坑裡送。
太子笑笑,只說道:“父皇也知道這件事了,你要是好奇,可以求父皇讓你去大理寺旁聽審案。”
“我還沒成親呢,旁聽這種案子做什麼?”尤少君要去了,他的立場的確可能左右案子的判決,可他是要娶夏百合的,將來要有誰把肖家的和離和夏家的退婚聯絡起來,簡郡王會不會被誤會?他要避嫌的。
說話間到了御書房,永安帝宣他們進去,太子他們三人跪倒面君,太子先交了迎接夏家人的旨意,尤少君又交了接回犯官的聖旨,永安帝就對兩個年青人擺擺手:“朕知道你們都辛苦了,回去歇著吧。”
這是要和夏侯單獨說話,太子和尤少君告退出來,永安帝便示意馮公公扶起夏侯,賜座,上茶。
“一年的時間,師弟看著老了不少。”永安帝先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