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相聲大師李金斗簡歷> 第四百一十六章 最珍貴的那塊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一十六章 最珍貴的那塊玉 (1 / 2)

何向東當時臉色就是一片煞白,腦子都快要停止思考了,心裡頭只剩一個想法,那就是萬事休矣。

方文岐這話一出,張玉樹也淡定不了了,“蹭”的一下就站起來了,張大著嘴,無比驚愕地看著王彌葦,他也懵了。

淨街王的名頭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對方文岐和張玉樹這種經歷過舊社會藝界的老藝人來說,淨街王就是那個年代最響噹噹的大角兒。

淨街王有兩位,一位是評書門的王傑魁老先生,後來解放後老先生也進了國家院團了。但是眼前的這位淨街王卻根本不願意為國家效力,誰來勸都沒有,再後來這位爺就在藝界消失了,遁入了茫茫江湖,銷聲匿跡了。

藝人在舊社會是下九流的行當,是最讓人瞧不起的,也沒有好人家願意讓自家孩子學藝的。所以新中國成立之後,藝人可以翻身做主了,甚至可以當官吃皇糧了,這些藝人別提有多開心了,都是爭著搶著進國家院團的。

可王彌葦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來了一個莫名失蹤。當時藝界好多人都鬧不清楚他的想法,也有不少人在揣測王彌葦的心態,都說這人太孤傲了,後來越傳越邪乎,這也給王彌葦披上了一層傳奇色彩。

隨著時間推移,好幾十年過去了,藝界沒人知道還有一位淨街王是叫王元風了,就連舊社會過來的老藝人都快忘了這人了。

在舊社會,論名氣,方文岐和張玉樹兩人綁在一起也比不上半個王彌葦,那可是真正的響噹噹的大角兒啊。

其實方文岐和張玉樹當初也是見過王彌葦的,但是沒什麼交往,畢竟不是一個層次的人。

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都老的不成樣子了,單從外貌根本認不出來了,他們也沒想到當年鼎鼎大名的淨街王居然就跟自己眼皮子底下晃盪,他們還以為這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老藝人,誰成想這人的來頭居然這麼大啊?

王彌葦微微嘆了一口氣,從已經被嚇傻了的小風手裡面把玉拿過來,仔細看了一下,發現還好沒磕著碰著。

這塊玉是方形的,做的跟醒木一模一樣,上面還有淨街王三個字。這也算是個老物件了,是從民國那時候傳下來的。

王彌葦當初就在北京的書場茶館裡面說書,喜歡他的觀眾特別多,後來等他要離開北京去天津的時候,北京觀眾都很不捨得,商議過後,他們決定集資送給王彌葦一塊玉。

他現在手上拿著的就是當初那些觀眾集資給他做的,這在當時在藝界還傳為了一段佳話,那年頭的藝人社會地位太低了,連觀眾都看不起他們。

大角兒的待遇會好一點,也有很多有錢人賞戲,類似於現在的打賞吧,但那都是有錢人的玩意兒,有錢人賞完戲之後,有時候還會把藝人帶到家裡去那啥那啥的,特別是女藝人。

但是王彌葦不一樣,去聽他書的人也沒有什麼很有錢的人,他是在天橋那邊說書,那邊去聽書的都是勞苦大眾,都是扛活的,今天扛了兩塊錢了,把今天的飯錢留出來,剩下搓個澡換個衣服去天橋聽玩藝兒了,聽個相聲大鼓評書什麼的,這些都是隻管今天不管明天的主兒。

以前天橋那麼多藝人是怎麼活著的,大部分都是靠著這些勞苦大眾活著的,有錢人還不一定樂意看你這些玩藝兒呢。

這塊玉就是那些勞苦大眾你給兩毛,我給五毛,他給一塊,就是這樣湊出來一塊玉的錢,然後去玉器店找人給刻的。

所以這塊玉的分量太重了,可以說這比任何終身成就獎都要重,終身成就獎都是同行評的,這塊玉卻是那些勞苦大眾從自己的飯錢裡面一分一毛省出來做出來送給他們喜歡的藝人的禮物。

當年的藝界真的沒有別人有這待遇了,當然現在也有不少人拋家舍業去追星的,但那時候的背景跟現在能一樣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