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態度堅決,蔡瑁和蔡中彼此對視,眼中都是無奈。
黃祖此刻卻是另一種樣子——不甘!
想出戰的被關在了江夏,不想出戰的被送上了戰場。
文聘還算不錯,雖說將張允留下了,但還是給了蔡瑁和蔡中三萬大軍。
三萬大軍出城的時候、文聘專門送出了城門。
魏延大營,空置的大營已經徹底拆除了,因為留著也不可能有什麼用了,沒有人會連續兩次上一樣的當。
雖說司馬懿提議過,大軍返回原來的大營,將新的大營控制出來,在耍一下江夏守軍,但最終卻是被魏延否決了。
韓暹的獲勝是可以激勵大軍的,但短兵相接,也同樣暴露了問題,那就是他們手中的火焰長槍數量,並非是人人都有。
如果對方一次次的偷襲,他們一次次的短兵相接,萬一對方來個大軍攻打,他們一杆火焰長槍,可是未必能嚇住對方。
所以,見好就收,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這就是魏延想的,他已經準備撤退了。
這個時候撤退,司馬懿雖然覺得有些可惜,但他們已經在江夏城下堅持了大半個月,也差不多了。
應給給秦放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所以,任務應該完成了。
韓暹對於撤退,卻有著不同的意見,現在只獲得了一次小勝,誅殺的呂介和王威,也不是什麼牛叉的人,傷敵只有三百多,這完全拿不出手。
如果就這麼回去,實在太丟人了。
韓暹、魏延和司馬懿,都是堅定的攻打江夏者,現在秦放給了機會,他們這麼回去,打自己臉啊!
再者,就算江夏守軍知道他們手中的火焰長槍不是人手一根,那又如何,這些人現在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有多少啊?
韓暹建議,在等等,看看江夏城,接下來的決策在做打算。
韓暹說的話,是有道理的,但對於這些,魏延看的並不重,他現在就想把大軍在帶回去,這就是勝利。
一根火焰長槍,一萬大軍,面對八萬大軍,能做到全身而退,已經算是成功了。
他相信,秦放能夠理解。
這個時候,韓暹提出了最為關鍵的一件事情。
拖住江夏大軍,爭取時間製造武器,這是不是秦放的意思,如果是,他們撤軍自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不是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