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冬。
綠皮火車喘著粗氣,拖著十幾節車廂,停靠在了北京站。
一對母女倆隨著擁擠的人流從北京站裡走出來。
緊接著她們便上了一輛無軌的藍白色電車,江醉藍仔細的打量著80年代的北京。
從電車內看向窗外,街頭上大部分都是腳踏車,不時還有稀稀拉拉的幾輛汽車,因為沒有交通規範,腳踏車和汽車爭先搶通,非常混亂。
她們在一條小衚衕口下車,衚衕兩旁的建築大多都是四合院。
江醉藍瘦弱的小手被李新菊攥著,倆人踩著土路上的泥濘往裡走。
現在正是家家戶戶做晚飯的時候,空氣中瀰漫著蒸饅頭的香味兒,屋頂的白色炊煙縈繞在光禿禿的樹枝上,四周是灰牆灰瓦的四合院,一切都顯得那麼年代感。
最後,李新菊在一處灰牆灰瓦的院子前停下腳步,面前的這扇院門烏漆麻黑,散發著一個滄桑感。
打看大門裡面是個狹窄的過道來,再往裡走就是院子。
院子不算寬敞,雜亂無章的院子唯一引人注目的大概是幾輛半新不舊的腳踏車,院內有大棗樹,院中間有一個壓水井。
耳邊不時傳來飛過的鴿群的叫聲。
李新菊鬆開了拉江醉藍的手,率先走到東南角的一間屋子前。
這間屋子窗戶上貼著窗花,煙囪還冒著煙,明顯是有人住的樣子。
李新菊愣了一下,手裡的鑰匙並沒有派上用場,她伸手想要敲門。
一個脆生生的聲音傳來。
“阿姨,您找誰?”說話的是個看起來八九歲的男孩。
李新菊看著眼前的男孩問道,“小朋友,你知道誰住這兒嗎?”
“我住這!”男孩昂頭挺胸抬頭看著李新菊,臉上露出個小小的酒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