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衛走在最前面,拱衛著秦王車駕,陳平駕車前進。
秦王車駕有六匹馬牽引,只有君王才有這個資格。
丞相尉繚的車駕,是由四匹馬牽引。
子嬰坐在車駕內坐著,車內是經過改造,後面位置凸出來,高度跟椅子相當,還有一層軟墊。
即便子嬰坐在一定厚度的軟墊上,仍然不太舒服。
這個時代,車輛根本沒有避震技術,沒有彈簧作為減震器。
子嬰還試過,像車兵那邊站在戰車上,那是難受得要命,要是在咸陽城內比較平坦的地方還好。
只要出得城外,戰車在不平坦的地方前進,全身震得快要散架了。
車兵是從西周到這時期的重要兵種,是作為衝鋒陷陣的力量,士兵在高速前進的戰車上站穩並且用兵器作戰,需要長期的刻苦訓練才能勝任。
子嬰曾經想過,能不能把彈簧發明出來呢?很快就否定了。
就算掌握了灌鋼法,也很難進一步鑄造出具有柔韌性和可塑性的彈簧鋼,何況了合格的鋼材都還沒有問世。
不多時,車駕來到了兵工廠大門。
這裡有重兵把守,嚴禁無關的人出入。
從秦嶺開採的鐵礦運送到這裡,相關人員也只能進入倉庫區,鑄鐵區另外有人把守。
“微臣拜見大王!”
“帶寡人進去看看,試驗得怎麼樣了。”
鄒棠帶著子嬰進入兵工廠。
首先來到“廠長辦公室”。
鄒棠取來一個本子,呈給子嬰。
子嬰開啟一看,這是工作試驗記錄,對試驗情況有詳細記載。
本子記載著,鄒棠根據子嬰提供的炒鋼技術,指導工匠們進行試驗記錄,包括具體工藝流程細節、提煉出來的鋼鐵質量情況,本子及時總結有進步之處,以及試驗中碰到的問題。
隨後,子嬰來到鑄鐵區。
在鑄鐵爐裡,全部都用煤炭作為燃料,試驗證明,比木炭更容易提升到理想的高溫。
鄒棠介紹說,目前,炒煉生鐵時控制含碳量還比較困難,提煉出來鋼含碳量忽高忽低。
鋼,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11%之間的鐵碳合金的統稱。
為了保證其韌性和塑性,正常的鋼含碳量一般不超過1.7%。
鋼材又分為三種,分別是:
低碳鋼:碳含量一般低於0.25%
中碳鋼:碳含量一般為0.2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