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且問道:“韓信派你來,有何事?”
秦兵取出布帛,說道:“這是韓信將軍命小的交給龍將軍,還望龍將軍儘快答覆,讓小的回去覆命。”
龍且接過布帛,開啟閱覽起來。
布帛裡韓信寫著,項羽能在鉅鹿一戰中打敗秦軍,那是他沒遇上真正對手。如果由他韓信統兵對陣項羽,項羽必敗,對陣項羽帳下龍且,更不在話下。
韓信對龍且說,跟龍且約戰,決戰地點在函谷關營壘背後,只要龍且敢來,必敗無疑。如果你龍且畏懼不來,比當初我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更加窩囊。
“哼!”
龍且把布帛重重仍在地面上。
韓信居然如此輕視自己,龍且很來氣,正面列陣作戰,是項羽和龍且強項,韓信居然敢硬碰硬。
龍且雖然來氣,也並沒有失去理智,他在思量著。
韓信有什麼底氣敢於約戰?
要打敗對手,要麼是正面作戰力壓敵人,要麼是用陰謀詭計。
韓信能使出什麼陰謀詭計?是半路伏擊?還是斷其糧草?
龍且在思考著這些問題。
從這裡到函谷關,雖然多山,但只要斥候有充分的偵察,部下不輕敵冒進,秦軍就不會有伏擊的機會。
要是想截斷糧道,從洛水下游到此,基本上沒有道路,可能性很低。
想通了相關問題後,龍且再提筆在布帛上寫:你要戰,我便戰,必生擒你韓信!
秦兵接過布帛後,回去覆命。
————————
不久後,韓信接到了龍且的回覆。
看到短短回覆內容後,韓信嘴角露出了笑意。
龍且答應正面決戰,敗局已定,能不能回去還是問題。
他韓信將會踏著楚軍屍體,成就英名。
數日後,韓信把武將們召集一堂。
在大地圖前,韓信說道:“楚軍離我們不遠了,決戰的時候要到了。”
苦苦等待的時機終於到了,武將們精神大好。
特別是騎兵軍官們,他們憋了好幾個月,終於不用再憋了。
韓信繼續道:“‘正面決戰,斷其後路’,當楚軍主力來到決戰之地後,我們用一支兵,事先繞道楚軍撤退之路,等楚軍撤退、潰逃時,重重打擊。此戰的關鍵,在於要在正面作戰中戰勝楚軍。龍且敢答應跟我們決戰,是料定他絕不會敗。那麼,我們就在正面作戰中把龍且打敗。”
李必道:“楚軍不知道我軍有鋼製兵器、戰馬有馬鐙,必能出其不意。”
韓通道:“不錯,無論是步卒作戰,還是騎兵出擊,我軍皆有兵器優勢,龍且不知我方有此武器,無法事先防範,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