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豐立即命令下去,必須在明天築好,後日登基。
待登基之後,騎兵北上收復其他趙地,步卒參與攻城。
“臣拜見皇帝陛下!”
還未正式登基,趙國武將們,先向趙豐行君臣之禮。
“眾卿平身!眾卿平身!”
趙豐樂呵呵的。
————————
碭郡,秦軍大營,韓信在等待著楚軍的訊息。
他讓斥候要特別留意楚營動向,甚至潛入楚營附近山林裡觀察。
“啟稟將軍,楚軍有一隊人馬出營,向北移動,人數不少於三萬。”
“啟稟將軍,昨日楚營有一隊人馬出營,向東南移動,大多是步卒,人數三萬到五萬。”
報告不斷傳來,韓信又再尋找原本老家在附近一帶的人,瞭解附近地形,如果楚軍撤兵,從正面追擊,的確有許多地方適宜設下陷阱,有適宜埋伏之處。
再結合出營的楚軍動向,可以肯定,這些都是伏兵。
韓信再針鋒相對,反制項羽。
六月底,原本部署到三川郡、潁川郡的官兵們,大部分已經返回大營,秦軍兵強馬壯,只等跟楚軍決戰。
————————
武陵山東側出口,秦軍大軍雲集,只待主將下令,秦軍便會出擊,收復黔中郡。
這天,趙佗接到皇帝回覆,皇帝同意趙佗的建議,給出了處理辦法。
趙佗看過之後,的確是好辦法,派人向苗王轉達皇帝之意。
苗王得知後,召集眾長老開會,對於要上繳一半賦稅,迫於壓力不得不答應,他們沒得選擇,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苗王和長老們,都還可以維持原本的地位,他們心理上能接受皇帝開出的條件。
苗王再派人護送三女兒阿莉莫前往咸陽,至於皇帝是否接納女兒,這不是他能左右的。
七月初二,趙佗釋出出擊的命令,目標是黔中郡、長沙郡、南郡,要把楚地南部收復,由於楚國在這些地方兵力不足,無法抵擋秦軍的攻勢,越來越多的地方被收復。
趙佗很快發現,楚地的百姓大多對秦國有明顯的敵視,不得不在每個縣都留下部分兵力駐守,防止楚人作亂。
———————
同樣是七月初二,邯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