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隻被砸毀後,船上的秦兵們落入河水中,只要不是當場被砸中的,都會扔下武器全力往回遊,只要往回遊一段距離,便在敵軍射程外,汜水河水流流速不算湍急,懂水性的人游回來沒問題。
參與進攻的秦兵,專門挑選懂水性的人,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
在河中間,有部分船隻留在這裡,用於救援落水計程車兵。
只要沒被砸中的船隻,士兵都快速划船,爭取划到岸上。
“嗖嗖嗖…”
趙軍弩兵放箭,箭如雨下。
秦軍儘管有盾牌手抵擋,還是有不少人中箭落水。
秦軍同樣有弓弩兵射箭還擊,但數量少於趙軍,給趙軍帶來的傷亡不大。
趙軍的弓箭手雖多,由於有盾牌手抵擋,仍然沒能完全抵擋秦軍船隻前進勢頭。
秦軍船隻離東岸已經不遠了,在這種情況下,西岸的三弓床弩不可能射箭,以免傷及自己人。
大量趙軍長矛兵衝到岸邊,隨時發動攻擊,這是抵擋秦軍上岸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最難突破的防線。
到了,秦軍船隻即將靠岸了。
但是,趙軍長矛兵發動了攻擊,根本無法靠岸。
秦軍矛兵同樣攻擊岸上的敵兵,但數量遠遠不及。
汜水東岸,雙方激烈交鋒著。
防守的趙軍佔據明顯優勢,但也無法短時間內把秦軍消滅,要是不全力應戰,還有被秦軍衝上岸的可能。
西岸的子嬰和韓信,密切注視著對岸的戰況。
渡河進攻,是由辛韋負責指揮。
秦軍其他武將出來觀戰。
王元和王威同樣在這裡,兩人打算等這邊破汜水後才回去。
大家都能看出來,如此渡河進攻,能夠攻上岸的可能性不大。
楊武道:“我們這樣渡河進攻,肯定要死很多人。”
呂馬童道:“韓將軍用兵排程,應當不會有差池。”
杜憑道:“只要過了汜水河,我們就可以縱橫馳騁了!”
這時,第二批秦軍出動了,快速登上船隻。
第一批士兵,虎牢關正對面位置發動進攻。
這第二批,是在以北兩裡處,要迫使趙軍調動更多的兵力防守。
子嬰走到岸邊,抽出佩劍高高舉起,朗聲道:“大秦將士們,朕為你們擊鼓,為了勝利,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