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處在田裡除草的幾個村民一聽,忙跑過來一瞧,還真是大。
這白蘿蔔手上拿著都顯重,一條快有六斤重了。
一個村民摸著白蘿蔔,看著張南檸種的那片菜地,發現她種的菜比他們種的又大又密,“三郎媳婦,為啥你種的菜那麼好,你有什麼種菜的秘訣嗎?”
張南檸戴著一頂遮陽草帽,這會兒笑著說,“種菜會有什麼秘訣,這種菜種稻穀是一樣道理,收成不好大半是因為土的土質不好。”
“田地其實跟人一樣,別看表面看著是好的其實內裡已經壞死了,土地是壞的,種出來的收成怎麼會好。”
“我種的這片菜地,就稍微給它們改良下治療一下,它們病好了我的菜不就好了嗎,哈哈。”
還有這樣的理論?
地還會生病?
難道他們種的菜不好是因為地的原因?
村長身為一村管理人,糧食對於農民有多重要他最有體會。
旱災那幾年,他們接近快面臨餓死的地步,只因收成不好儲存不夠,導致的。
農作物方面的問題他最是關心,如今聽說是土地的壞死導致收成不好,他道,“三郎媳婦,你確定嗎?糧食蔬菜收成不好是因土地問題?你說的改良是何改良法?”
自張南檸和謝驚瑜打定主意決定分家,他們謀劃在那之前,先收一波村民的心。
別看謝家這一個月下來發生的變化沒人說,其實人家背地裡不知道討論過多少回,謝家轉運了,會做買賣了,賺大錢蓋房子了。
這些人家不會眼紅嗎,都是一個村的,嘴碎的人大有人在。
自古以來,小輩提分家,會被人罵不孝,會被世人詬病。
西河村村民淳樸,除一家兩家微極品,其他村民是不錯的,可以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
於是他們商量,決定改善西河村的糧食,糧食有了不怕餓。
西河村的糧食蔬菜和地這些她看過,不是地壞,缺少了一份肥料而已。
她研製的有機肥料是特質的,在結合白雲石粉、熟石灰、畜禽糞有效萃取物等肥料配方時她加入了空間水,從而達到土地肥沃,糧食飽滿,生機勃勃的地步。
早在種菜的時候,張南檸沒藏私,就在製作肥料之時教會了謝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