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蓋子後,熱氣隨蓋而出,裡面和外面兩重天,這種瓶子怕是隻有她那個世界的人做得出。
用小媳婦的話說,那是她那個世界的高科技產品。
謝驚瑜蓋好瓶蓋,見張南檸去弄草屋了,他轉身,村長帶著幾乎二十多個人頭的村民來了。
嬸子叔伯都有,手上也都帶著各種各樣的工具。
村長瞧見院子裡的三條大竹子,看向謝驚瑜道,“三郎啊,你們家動作真快啊,我們正是想趁早想幫你們,你們早點可以住上了,還是被你們先一步。”
謝驚瑜道,“村長叔,你們現在來的很早,我們也是剛行動,這麼叔伯嬸子都過來幫我家,三郎在這裡感謝各位了。”
謝驚瑜彎腰感謝,幾個叔伯覺得他太過客氣,紛紛說道,
“三郎你這是幹啥,大家都是西河村的,你們二房如今身無分文住草屋,可以建個不用花銀子的新住處,咱能幫則幫,你還跟咱客氣。”
“是啊三小子,你也是咱們看著長大的,不用跟叔伯們客氣了,謝啥謝。”
這麼多人的加入,嬸子們留在草屋幫忙,叔伯們,一些進山砍竹,一些留在草屋院子砍竹子,削竹子,各自分工配合。
人多力量大這話不假,半天的功夫,竹屋已經完成一半了。
中飯時間,張南檸就地燒火搭灶炒菜的。
村長讓他們一家去他家吃中飯,張南檸拒絕了。
原本,村長和各位叔伯嬸子出了這麼多力,理應在他們家吃飯。
人家卻說大家都是鄉親,幫忙是應該的,自己家有吃的不用麻煩她去買新東西。
吃飯的時候,在老謝家基本不開口的謝父,昨晚以來跟今天,說了他近幾十年直至今日憋著的話。
“原先我以為住屋同草屋所建的方式步驟是一樣的,竹屋比草屋複雜得多,如此複雜的建造步驟,幾個時辰,已經完成一半,這真是驚喜。”
前頭複雜的活幹完了。
現在剩下搭建,按照人多的速度,太陽下山之前,也許就可以入住。
謝母接話道,“這都是三郎的功勞,他福氣好,撿著了記載竹屋的殘書,若不然,咱們一家幾口,要以天為被以地為席了。”
張南檸耳朵微動了下。
心道,大反派的母親,是文化人啊。
以天為被,以地為席。
有深度。
謝母其人,她就是簡單寫了一下。
炮灰路人甲,一筆帶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