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她老媽的孃家,真沒這麼多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親戚。
況且,這老頭年紀又大,五穀不分的金貴的身軀,哪有一點像逃難之人。
一般這種年紀的老頭,在逃荒路上,活下來的機率,渺茫。
張南檸道,“嗐,我孃的孃家窮,一兩個已經是極限,這位老先生,是我們在鎮上請來,給大寶他們三個教讀書的。”
讀書?
這個老頭,是教書夫子?
這位村民心驚,“你們家小四他年紀是該讀書,可大寶他們倆,不夠三歲吧?他們聽的懂?”
像謝小弟那個年紀,村子裡面家中有條件的,早已將孩子送去私塾,剩下沒讀書的,是實在供不起的。
謝家以前那個情況,供一個人讀書是難,連他們家的三郎,還是自個兒自學識字考上的秀才。
現在不同了,二房分了出來,看著他們家的情況,也是一天比一天好。
大人們各種忙,孩子們卻天天各種玩。
謝小弟這麼大了,確實是該送去讀書,他們二房,請來了一個夫子,想來是有一點私房錢。
大寶他們兄妹倆,年紀太小了吧。
三歲不到的人,這麼早學字?
這種小奶娃,他們聽得懂人家說啥嗎?
大寶小寶這個年紀,在現實世界裡頭,正是上幼兒園的時機。
孩子嘛,兒時抓起。
張南檸笑道,“小孩子嘛,他們在家裡也是閒著到處玩,讓他們早點啟蒙,慢慢地就聽懂了。”
這麼一說,也是個理。
能讓孩子學學字,對孩子總沒壞處。
只是,這位村民又有了新的不解,“三郎啊,你是秀才爺,你那般厲害,你來教大寶他們三個不得了,幹啥浪費那個錢請來一個這麼老的夫子?”
在村民的心中,夫子嘛,像謝文成所在的那家書院的那個夫子一樣,三四十左右。
他們覺得,那種年紀的夫子,腦子清晰,教得懂學生。
像鍾老頭這樣的老者,七八十了吧,這樣的老夫子,他記得住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