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咱們獨立旅突圍後的第一仗就拿這些小鬼子下手……”
“順便把鬼子建在最外圍的兩條封鎖線徹底摧毀……”
…………
凌晨一點。
駐守最外圍封鎖線上的日軍還有一半士兵在堅持巡邏。
他們以作戰分隊為單位,每個分隊負責十公里長封鎖線。
發現敵情後第一時間通報封鎖線上的日軍駐地。
那裡雖然不再駐守日軍主力,但每個駐地都安排了一個無線電小組,專門向上級通報敵情。
在日軍本來的作戰計劃裡,唯一可能威脅封鎖線的八路軍應該來自包圍圈內部。
只要前幾道封鎖線不出意外,最後一道封鎖線肯定不會發生危險,事實也確實如此。
只是他們沒想到八路軍有實力突破鐵壁合圍,把一支部隊送到他們身後潛伏起來。
這麼一來,之前最不可能遭到攻擊的外圍封鎖線一下子就成了前線。
安全起見,日軍本應該增加外圍封鎖線兵力,不給李雲龍任何可乘之機。
但崗村寧次手裡已經無兵可用。
包圍八路軍根據地的第一道封鎖線都有點兒兵力不足,更別說分兵增援外圍防線了。
再說了,包圍圈裡的八路軍好不容易7殺出鐵壁合圍,雖然還不知道這支突圍部隊真正目的,但肯定不會傻到重新殺回封鎖線。
種種原因下,崗村寧次沒有加強外圍封鎖線兵力,只是讓他們加強戒備,發現敵情立刻彙報。
當然了,這裡面還有崗村寧次另外一個小心思。
八路軍突圍部隊就好像梗在他喉嚨裡的一根刺,只要這支部隊存在一天,他啥事兒都做不了。
但如果他們能去攻擊外圍防線,自己藉機鎖定突圍部隊具體位置,結果就不一樣了。
哪怕消滅不了,能盯上他們也是好的,自己就能根據他們動向和位置來進行一些兵力調動。
而不像現在這樣,啥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