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樣說,孩子們自然都更是高興。
“爸,咱們明天去照相館,拍個全家福。”周秉昆一邊擀餃子皮,一邊說。
“這不年不節的照個啥?咱家都是年前去照的。”周志剛納悶地說。
周秉義也笑著說:“要照相那還不是隨時的?!咱家照相機、攝像機都有。”
“剛才聽爸說咱家變化大,又說人口也多了。聽著高興,就想去照相館拍個照。”周秉昆接著說。
周秉義還想再勸,郝冬梅先開口說:“秉昆說得挺好,我們就明天一大早去。”
她的話音落地,周秉義立刻醒悟過來:不應該掃了父親和弟弟的興致。
“好,明天咱一家人都打扮得整齊利索,一起照相去!”他也開心地說。
餃子包好煮好,一家人圍在餐廳的大餐桌邊,說笑著吃喝。
“秉昆,我應該給你敬酒!”周蓉認真地端起酒杯。
“姐,咋了這是?”周秉昆詫異地說。
周蓉對他讚許地點點頭,再對家人們說:“我帶著學生去貴州訪問後才知道,秉昆一直在對那裡捐資助學。包括,包括我曾經下鄉的那個村子。”
說起來動情,她抬手擦了擦眼角。
“姐,這是高興事兒。來,我跟你喝一杯。”周秉昆連忙舉杯。
喝了口酒,周蓉的神色轉為開心:“我曾經教的一個學生,現在也在當地做了老師。她對我說,是因為秉昆的捐助,她才能持續進學,並考上了師範學校呢。”
“嗯,這是好事。”周志剛做著總結,“不光是自家日子過得好了,還要讓大家夥兒一起過好。尤其是教育的問題,孩子們都應該讀書。”
蔡曉光接過話來說:“我也想著,能拍個類似的專題片呢。”
現在的他,已經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獨自帶領一個團隊,進行話劇、影視等文藝創作了。
“姐夫,我在想,”周秉昆看著他說,“我姐有才情,你有轉化她這份才情的本事。我姐可以寫個,由你改編成劇本。”
聽他說著,聰明的蔡曉光,隨後就認同下來:“好主意!”
周蓉笑著問:“寫個啥題材呢?”
想了想,周秉昆回覆著說:“我覺得,就以我們這代人的經歷來寫就可以。名字我都替你想好了,就叫《我們這代兒女》!”
“嗯,好!”周蓉和蔡曉光異口同聲地說。
鄭光明笑著說:“我也敬姐夫一杯。”
他的話音還沒落地,旁邊的孫小寧也趕緊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