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蘇北想要打好三角進攻戰術,還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的。
在蘇北前世,阿里扎這種三D球員和阿泰斯特這種肌肉男都能適應,蘇北感覺自己並不差,做的應該不比他們差才是。
“之所以進攻三角戰術很難學會,除了是組成進攻三角的無窮變化外。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進攻三角戰術,不僅僅只是指進攻上的三角配合,還有進攻出手不中後,籃板進攻三角在籃下的形成問題。
有第一次進攻機會,還會確保進攻的第二次,第三次……
沒有一次進攻是不能成功的,如果不能,那就第二,這才是進攻三角戰術另一個強大的地原因所在。”
科特比蘭斯說完,將三角進攻戰術的主要的戰術示意圖發給球員,然後,開始進行演練。
隨著蘇北的加盟,沃頓這名上限一般,還沒有穩定投籃的小前鋒,丟掉了首發小前鋒的位置。
接下來的戰術演練目標,主要是讓蘇北記清主要的進攻三角型別。
“三角進攻戰術,以122陣型站位起點。
費舍爾控球到前場,蘇北落位右側側翼三分線外,科比對應在左側,以及頂弧的位置。
兩名內線,左右兩側落位籃下。
此時,確認中轉軸心,以奧多姆個點畫進攻三角……”
費舍爾將籃球交給蘇北這個進攻三角點,然後有兩個方向移動選擇。
一個是內切,也就是走內線的路,費舍爾空切到籃下,和奧多姆進行擋拆掩護。
此時,如果對手跟防費舍爾,蘇北在外線,就有一對一進攻的機會。
如果一對一,沒有信心,蘇北可以將籃球交給軸心奧多姆策應。
掩護後,奧多姆手遞手傳球給費舍爾,就可以直面籃筐,打對手後門的得分機會。
如果費舍爾打不了對手的後門,也可以拉到右側三分底角處,這時的奧多姆一分球,就是一個空位三分機會。
空切+掩護+傳球+投籃,對手的控衛,很難跟上費舍爾的腳步。
無論上籃,還是三分,都是費舍爾的機會。
如果對手內線,選擇換防費舍爾的,奧多姆就可以錯位單打對手的控衛。
三角進戰術的移動,目標就是為了出現擋拆戰術的進攻效果。
這不是持球式的擋拆戰術,而是無球式的擋拆戰術。
有這個擋拆戰術出來的錯位進攻機會,就能夠釘死對手的兩個防守點,讓蘇北擁有淋漓盡致的單挑機會。
如果蘇北的角色,換成是科比,那就是絕佳的個人表演機會。
能攻能傳外,還有能切,蘇北可以抄費舍爾的作業。
空切到籃下和奧多姆打掩護,接傳球也是直面籃筐的得分機會,移動到左側的三分底角,又可以在左側組成另一個進攻三角。